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614112
大小:17.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3
《浅析现代城市规划景观的发展初探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现代城市规划景观的发展初探浅析现代城市规划景观的发展初探 摘要:通过对城市景观现状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宏观角度上来分析主要是看它的自然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实施的结果。而从微观角度上度量主要是看它的绿化系统营造和建筑节能措施是否高效。以上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整体,共同作用于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无数名山大川的钟灵毓秀,积淀了众多的园林瑰宝。从殷周时期的“灵囿”开始起源,到秦汉的建筑
2、宫苑,再到唐宋的写意山水园,直到清代保留下来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中国园林以其“师法自然”的手法,体现出独特的自然式山水园的风格,屹立在世界园林之巅,成为世界人民的遗产。 高新技术、适宜技术及传统技术,才是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应该采用的科学技术,使城市工程技术、建筑技术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过度开采资源,污染破坏环境,人口迅速增长,过多侵占自然,100年前、甚至50年前,还没有如此严重。现在人们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要对有限的地球负责,首先要树立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大理念,由此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城市规
3、划建设和建筑设计营造。XX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号召全世界行动起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末,随着城市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兴建了一批城市公园和广场。这些场所,已经不再只是为权贵服务,取而代之的是面向大众,它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延伸。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然而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规划设计知识,很多时候城市景观都是在对中国古典园林,对西方城市景观的机械复制,忘却了城市景观营造的真正意义,它的发展没有迎合其功能
4、要求的转变。一种表现是盲目的拿来主义,举个例子来说,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被硬生生地搬到了中国的很多地方,某城市车站广场上就有这样的玻璃金字塔,十朝的古都、城市的门户,古香古色的城墙和城门包围的竟是两个身份不明的外来建筑,这是在讽刺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不值一提,还是在弘扬“中西合璧”的世界精神,不得而知,只是单从景观构成的画面来看,是那么的不协调和不伦不类,像一个身着唐装的中国人,脚踏了一双水晶凉鞋,没有美的感受,却沦为外来文化的试验田。还有一种,是简单的堆砌造景元素,而未考虑公众真实的需要,将亭、台、楼、阁、假山、水池
5、以及各种植物用围墙圈起,称之为公园,指定为人们游乐之地,公园内部与城市、与居民生活却毫无联系,只有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市民才能乘车来此休闲,娱乐、运动,散步也成了一种奢侈。这样的城市景观,不仅没给群众提供服务,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不少麻烦。 如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合理的将园林造景要素、古今中外经典案例,恰当的运用在现代城市景观中,使其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效用,是现代城市景观发展探索的方向。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以皇室、权贵、文人士大夫为服务对象,供其祭祀、狩猎、游赏、归隐、聚会之用,闭合的围墙将园林景观关起来,
6、使园林成为某一类人的私有物品,毫无公众性可言,功能性弱,这些特点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景观的需要,而使其发生了转变,首先是服务对象发生了转变,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是城市景观的使用者,这一转变使得景观的形式也随之改变——从封闭变得开放。现代社会对城市景观有了新的要求: 1.强调社会效益 以社区为单位服务居民日常的生活,强调功能性,以点状、块状、或带状等的方式将景观的元素渗透到居民点滴的生活中去,随时随地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注重生态效益 景观设计不能仅仅留于美观,要从生态的角度考虑,树立正确的生态审
7、美观和价值观,植物种类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搭配要科学合理,多采用植物群落的组合方式配置,做到林种多样,林相丰富,使其长期持续地发挥生态功能。 3.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 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城镇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镇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应该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大力推进长沙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
8、的过程中,长沙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为推动长沙市生态城市建设,宜采取以下对策:a.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b.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c.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d.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