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七下桥之美教案1

鲁教版语文七下桥之美教案1

ID:17605448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3

鲁教版语文七下桥之美教案1_第1页
鲁教版语文七下桥之美教案1_第2页
鲁教版语文七下桥之美教案1_第3页
鲁教版语文七下桥之美教案1_第4页
资源描述:

《鲁教版语文七下桥之美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桥之美教学目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吴冠中(1919.7—)别名荼,江苏宜兴人。擅长油画、水墨画。1942年毕业

2、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留校任教。1947年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后在鲁佛尔学校学习美术史。有作品参加1948年春季沙龙、1949年秋季沙龙。1950年回国历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务理事。在艺术实践中,不懈地探索油画民族化的新路,注重绘画意境、形式感与民族气质。其作品融汇东西艺术之长,独创新格,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表现他的艺术见解。他主张艺术家应立足于祖国大地,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综合、提炼,表现画家对生活特有

3、的感受。吴冠中曾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作品有油画《长江三峡》、《水田》,水墨画《南岳松云》等。出版画集十余种,有《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等。论著有《绘画的形式美》、《风筝不断线》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明确: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

4、区的风雨桥。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明确: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

5、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第二课时一、完成课后习题。◆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

6、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本句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作为苇丛它不会“发闷”,更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把作者(人)的感受投射到苇丛的身上,表现了作者与周围的环境已融为一体。◆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晓风残月”是引用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名句,强调了细枊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雨霖铃枊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7、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正反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桥的颜色也是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是一个整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用拟人的手法,把桥当做有艺术生命的音乐家,说明桥的美是对桥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它有着像乐曲一样和谐的旋律,它吸引

8、着画家追寻和欣赏的热情二、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