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67972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3
《浅论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热中的冷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热中的冷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就业导向 思考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对就业导向的内涵,就业导向如何从理念走向实践,如何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避免就业指挥棒下高职教育走入功利化、实用化的误区等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种专门化教育。它直接为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服务,直接为就业服务,这是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功能,也是职业教育存在的理由。因此,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色。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2、“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共识,并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模式。但是,对于许多高职院校而言,“以就业为导向”还仍然只是一种理念,甚或是一句口号,轰轰烈烈的“就业导向”热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作冷静的总结和思考。 一、全面深刻理解“就业导向”的内涵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就业和与岗位要求的适应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就业导向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专业设置的合理与否是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却是人量的“灰领”型的新职业
3、、新岗位严重缺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种矛盾的现象说明我国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要瞄准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情况,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改变专业口径,保证专业设置始终贴近市场,贴近企业需求,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促成毕业生顺利就业。 2、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就业岗位(群)的要求,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这根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创新教学内容,构建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工作
4、的内容来设计实训的流程,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并按照理论“瘦身”实践“进补”的原则,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可以将技能训练整合为四大模块:基础训练模块——以培养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岗位实习模块——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社会实践模块——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四大模块的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理论够用、实践突出、技能
5、过硬的企业欢迎的人。 3、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 高职教育的价值,就是为企业培养职业化的应用性高级人才。高职教育是为社会提供一种教育服务。企业是高职业教育产品的最终用户,决定高职教育价值度的是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率、满意度,也即对高职人才的认可率和满意度。据调查,几乎100%的企业都认为,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因此,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职业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发展他的职业技能,不仅要使学生有能力从事某种职业,还要使学生有能力融于社会。 二、就业导向一从教育理念走向教育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
6、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理念。理念是指导实践的原则,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措施才能走向实践。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全员树立“就业导向”的理念 虽然,“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但是,在许多高职院校,这一理念尚停留在领导层,停留于学校的文件和会议。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向全体教职员工宣传、贯彻这一办学理念和方向,使全体教职员工达成共识,立足自己的岗位,自觉地在实践中探索新时期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实施“就业导向”工程 以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首先,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
7、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校企结合要以校企两个方面的“双赢”为目标,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模式。行业、企业要深入地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在确定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教育部门和职业技术院校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真正把职业教育办成企业家心坎上的职业教育。其次,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就业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教学,重点应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学校应建立与专业相同的、面向社会服务的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