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专题一试题作业问答

现当代文学专题一试题作业问答

ID:17559984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3

现当代文学专题一试题作业问答_第1页
现当代文学专题一试题作业问答_第2页
现当代文学专题一试题作业问答_第3页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专题一试题作业问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简答题:1、郭沫若曾说:“诗是写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请结合教材中的《天狗》原文,谈谈你读后的感受。2、从题材选择的角度,简要说明矛盾小说的“史诗性”特点。3、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说,郭沫若的诗“有两样新东西,都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不但诗里没有—泛神论与二十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这个说法对不对?为什么?4、在1927年至1949年的二十余年间,茅盾所创作的小说几乎全是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命题出发表现时代和人生,具有编年史的特征,让人们去探究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试以《幻灭》获《春蚕》为例,加以简要说明。5、“京派”和“海派”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沈从文为什么会对海

2、派有那么大的意见?你自己的看法是什么?6、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都肯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对此,你的意见是什么?7、在20世纪的诗歌发展中,40年代的九叶诗派与20年代的象征派和30年代现代派诗歌主要有什么区别?他们之间关系的总体特征是“继承与发展”。这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艺术追求上。比如,20年代的象征派:唯美颓废、含蓄朦胧:晦涩。30年代的现代派:不再晦涩,惆怅忧郁,个人感受。40年代的九叶诗派:历史语境的变迁和诗艺的追求:历史意识、散文美、诗艺的现代化(个人与社会历史的统一,感性与知性的统一,戏剧化与哲理化的统一)。8、什么叫“京派小说”?老舍是北京人,他的小说

3、又以北京题材为主,为什么老舍小说不是“京派小说”?分析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距离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1、鲁迅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却用文言文写下了这个“序”:“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七年四月二日识。”请说明鲁迅这样写的主要用意。2、鲁迅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试以《狂人日记》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感想。鲁迅小说之所以既是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现代小说的成熟的标志,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时代要求,而且还在于它将西方小说的手法技

4、巧与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题材、构思、心理描写,以及小说的体式和语言等方面都对传统小说进行了革命性的突破,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鲁迅小说最重要的贡献是题材上的突破。  中国的传统小说历来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绿林好汉的世界,即使是描写人世间的生活,也是不离其神仙鬼怪,以追求故事的传奇性和情节的曲折性为特色。然而,鲁迅的小说,大多取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即使是表现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也常常是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小事和生活场景来实现的。  《狂人日记》写的是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吃人本质,却只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日记来披露。《孔乙己》写的是造成几千年中国知识

5、分子屈辱历史的科举制度的危害,讲的只是一个乡村读书人的几个片断。《药》写的是启蒙不被人们理解的悲剧,讲的也仅仅是一个"人血馒头"的故事。《风波》写辛亥革命在农村的影响,讲的却只是一场乡场上的"辫子的风波"。《阿Q正传》写的是中国人的灵魂,讲的也只是一个乡村流浪汉的生与死。小说题材的变化反映了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的变化,而在五四时期,鲁迅将小说的题材集中于主要承担启蒙任务的知识分子和长期处于愚昧状态的农民,则具有十分突出的时代意义。  鲁迅小说在五四时期众多取材于普通人生的小说中一枝独秀,则在于它总是能够从大家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出生活中所蕴含的"一切的永久的悲哀"(张定璜:《鲁迅先生》,

6、《现代评论》,1925年1月号),并形成独特的冷峻风格。  在《祝福》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在江南农村随处可见的故事,一个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女人"祥林嫂",丈夫祥林去世后,婆婆却行使"家长"的权利,逼她改嫁。经中人介绍,祥林嫂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帮工,可还是被婆婆卖到了贺家。然而,她第二个丈夫也去世了,惟一的一个孩子也被山里的狼叼了去,她又回到了鲁四老爷家,可她却成了大家眼中的"瘟神",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动"祝福"都不再让她沾边,她只能求助于神,在庙里捐了门槛作为自己的替身,以赎自己再嫁的罪过。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得到鲁家的宽恕,最后,她带着对灵魂是否存在的怀疑,在热烈的爆竹声中静静地死去。 

7、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祥林嫂"的故事,而且,更看到了她无论怎样反抗、挣扎,也无法逃脱的悲惨命运。她的第一任丈夫小她11岁,婚姻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可婆婆要她再嫁时,她却逃跑、以死相抗,她不愿违背"从一而终"的伦理道德。她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时,暂时做稳了奴隶,所以,不久脸色就红润了起来。可她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时,却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了。一个寻常故事,经过鲁迅的讲述,却总是让人沉思,让人不安,甚至让人震惊。  鲁迅的小说常常让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