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56158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3
《2010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附答案2010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附答案教育硕士考试更新:2010-9-9编辑:帮主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c) A.社会实践 B.语言的产生 C.生产劳动 D.学校的出现 2.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学的专著是(b)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论语》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c) A.专职性 B.拥有高深知识 C.是传道者 D.职业角色多样化 4.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
2、动是(c) A.实验活动 B.德育活动 C.教学活动 D.智育活动 5.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b) A.德育内容 B.德育目标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6.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b)。 A.教育B.文化 C.国家的建立D.学校的出现 7.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的人是(c)。 A.柏拉图B.康德 C.培根D.赫尔巴特 8.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b)。 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 9.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
3、力、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0.在我国历史上,将教师纳入“天、地、君、亲”序列的人是(d)。 A.孔子B.老子 C.庄子D.荀子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开始于__隋唐__。 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__成熟机制__对人的发展起决定的作用。 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_《理想国》__中。 4.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3
4、0年代教育研究明显地沿着__实证化__方向发展。 5.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__综合课程__是学校课程的基本类型。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非形式化教育:是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2.前景教育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德育教育思想。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 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5、 4.教学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种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5.道德两难法:即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四、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 1.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答:正确。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形成某种舆论、藉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反动的阶级利用教育来宣传反动的思想,为维护反动的政治服务;革命
6、的阶级利用教育来宣传革命思想,传播科学真理,为革命的政治服务。 2.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接受更多知识。答:错。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最终是要促成学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判断和选择,而不是永远牵着他们的手。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我们不可能期望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能使学生受用终生。我们不仅要认可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有所发挥。 3.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为主。 答:正确。首先,在学习内容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经过系统选择、精心加工、简化和典型
7、化的人类文明经验的精华。其次,在认识方式上同样表现出间接性。学生主要是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这是一条认识的捷径,可以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知识,且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世界和开拓新的认识领域。 4.课外辅导就是帮助学生补习功课。 答:错。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辅导。课外辅导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能够独自计划学习和自我监督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做好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帮助工作。此外,还可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研究和帮助,开展课外辅助活动,
8、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 5.杜威提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答:错。杜威提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道德生长,杜威不用“发展”而用“生长”,是因为他把发展定位在“经验的改造上”,以示与其他教育理论家的“发展”观相区别-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