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51513
大小:9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3
《语文版九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一、说教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语句明白易董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这首诗的教学
2、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作者“喜欲狂”的心情,进而体会作者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根据对教材的粗浅认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涕、洛”,理解诗句的意思。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二、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我采取循序渐进引导法,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的大意,通过学生质疑,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弄清楚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以“
3、喜”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析本诗的结构,了解本诗的写作方法,并在最后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朗读。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自主的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这一目的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鼓励学生采取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适当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字词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四、说教学程序我的课堂结构是:导入了解背景、理解题意──抓字眼,
4、明诗意——“五”读明意悟情——作业设计 1、导入了解背景、理解题意 首先是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从检查学生的预习导入,问学生谁了解杜甫?谁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找学生说。然后教师可做以下补充 (1)介绍诗人:这一环节我是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杜甫,A同学们,在我国诗坛上有一位诗人与李白齐名,他是……?B李白人们尊称他为“诗仙”,那么人们又如何尊称杜甫呢?C我们以前学过杜甫的哪些诗?师小结:唐代大诗人杜甫,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个人
5、享有“诗圣”之称。 (2)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延续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才得以平复。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儿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以一气贯注、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名作。 (3)理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一带的消息。【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弄懂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如此喜欲狂的原因,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作下了
6、一个很好铺垫。 2、抓字眼,明诗意。 (1):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河北。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我指着地图这样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设计意图】:如此介绍学生便有了空间的概念,明了了这几个表示
7、地名词语之间的关系了。有助于对诗文的深入理解。(2):古今异义的词:古代汉语中的词是以单音节为主的,而现代汉语中的词是以双音节为主的,因此在教学古诗文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把两个单音节词当成一个双音节词。“却看妻子愁何在”一句中的“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孩子。今义是男子的配偶。“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中的“青春”:古义是明媚的春光。今义是青年时期。“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的“衣裳”在古代,“衣”指上衣;“裳”指遮蔽下身的衣服。还要特别强调“裳”字的读音,现代汉语中的“衣裳”是双音节词,“裳”是轻声,读shang。古代汉语中没有
8、“衣裳”这个词,所以这个词在这里读cháng,而不能读成shang。河南河北:古代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现在指河南省河北省。【设计意图】:一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了障碍,为“放手”让学生自学作了铺垫。二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3、“五”读明意悟情《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因此让学生以“读”为基础,在读中理解本诗的大意,在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