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法学司法制度毕业论文 从“撞了不白撞”条款看侵权新交法的责任归责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法学司法制度论文题目:从“撞了不白撞”条款看侵权新交法的责任归责原则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摘要:本文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的一起交通事故引发的激烈争论为出发点,从侵权行为责任归责原则的基础理论和适用条件的角度提出我国现行法律中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交通事故的责任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并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案例上分析我国采用此种归责原则的优点,最后对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建立和完善与交通事故侵权责任配套的保险制度提出了建议 关
2、键词: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社会保险 一关于新交法“撞了不白撞”条款的争论 2004年5月9日20时55分,在菜户营桥附近,曹志秀夫妇由北向南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横穿主路这时,刘寰驾驶奥拓车正好经过,曹志秀被撞死在绿化带里该案发生在新交法生效后第9天根据新交法第76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该条款被百姓称为“撞了不白撞”条款从《中
3、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开始,它的第七十六条就特别受到关注,一场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究竟谁更应受到法律的“关怀”的讨论也随即轰轰烈烈的展开,焦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规定是否是无过错责任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
4、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问题的焦点在第(二)项上,有观点认为,第七十六条第(二)项,确立了机动车对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的无过错责任,也有人认为,第七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是一种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5、 第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否合理?在实施上是否存在困难?《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相比较原来的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加重了机动车在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中的责任,这就引发了这一规定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的种种担心,比如说,法律旨在救济被害行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同时,可能会造成致害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过重,从而人为的制造新的弱势群体;可能会有更多的“碰瓷”①现象,法律成为鼓励不良社会行为的驱动力;违反了法律基本的公平原则等等i,而且,由于法律加给机动车一方的责
6、任过重,一个自然的担心是,这一法律规定在现实中的实施将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而无法真正实施的法律显然不是一部好的法律 二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侵权行为法是各国保障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重要法律手段,在现代不断受到重视挑战并进一步得到发展在我国制定民法典的进程中,关于侵权行为法的讨论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其中讨论最激烈,最持久的当属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笔者认为在归责原则体系中,过错责任原则以过错为承担责任的最终依据,无过错责任则不以过错,而以损害事实和加害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最终依据两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逻辑上的周
7、延性,过错推定原则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发展,两者都是以过错为基础的 1过错责任原则 所谓的过错责任原则就是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最终构成要件,并且也以过错作为确定行为人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即,过错是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和依据首先,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有过错才有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即使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如果加害人无过错也不必承担责任,如紧急避险等其次,依过错来确定行为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当加害人和受害人都有过错的情况下,应当依据双方的过错来进行损害的分担;在数人共同侵权的情况下,不同加害人之间的责任也必须以其过
8、错为依据过错责任的确立,是法律文明的标志,它是传统侵权行为法最突出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侵权法补偿制裁和教育的功能,也体现了法的一般价值:指引价值,控制价值和衡平正义的价值 所谓过错推定是指,受害人所受之损害与加害人所为之行为或与加害人之物有所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