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43743
大小:23.2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02
《轿车结构图解与维修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轿车结构图解与维修规范 篇一:第一章汽车车身结构与维修要求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车身涂装模块 (共300题) 第一章汽车车身结构与维修要求 (共23题,其中判断题6题、单项选择题13题、多项选择题4题) 一、判断题 (√)1.车辆经钣金修理和防腐处理后,还需要用清洗剂对车身外饰板清洗。 (√)2.当汽车因为碰撞要进行修理时,要同时修复受损部件的防腐层。 (╳)3.影响车身壳体锈蚀速度的因素包括酸雨、工业大气、空气压力。 (√)年,涂料工业出现了硝化纤维漆,俗称“拉卡”。(√)5.钣金作业是为了恢复车
2、身原来的形状,为涂装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6.车身结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修理工艺。 二、单项选择题 1.车身全部使用钢骨架及冲压成形钢板始于(A)年。 A.1916B.1940C.1943D、1924 1.国家行业标准《汽车油漆涂层》(QC/T484—1999)中规定油漆涂层分(B)个组和若干等级。 A.8B.10C.12D、14 2.汽车车身外围板约占车身质量的(C)。 A.40%B.30%C.20%D、10% 3.汽车的车身可以与车架分开的是(C)。 A.承载式车身B.半承载式车身C.非承载式车身D、无骨架
3、式车身 4.汽车的总体构造中,用来安臵乘员与货物的主要是(C)。 A.底盘B.车身C.车厢D、车架 4.黑色金属是指(B)类材料。 A.铝B.钢铁C.铜D、铝合金 5.当代轿车大部分采用(B)车身。 A.非承载式B.承载式C.车架式D、半承载式 8.汽车车身外蒙皮钢板厚度一般为(C)mm左右。 A.B.2C.、 6.世界上第一辆装有汽油机的四轮汽车是在(C)生产的。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7.最早期的汽车是敞开式车身,(A)出现箱型车身。 A.20世纪初B.20世纪末C.19世纪末D.19世纪初 8
4、.车身外部涂装,最初使用凡立水及油脂漆,(B)年开始使用硝基漆。 A.1934B.1924C.1940D.1886 9.(D)车身结构取消了车架。 A.非承载式B.半承载式 C.骨架式D.壳体式 甲等级涂层的耐腐蚀性要求使用(C)年后,不应产生穿孔腐蚀及结构性损坏。 A.3B.5C.8D.10 乙等级涂层的耐腐蚀性要求在江南地区使用(C)万km后,不应产生穿孔及结构性损坏。 A.5B.10C.20D.30 三、多项选择题 1.汽车车身的构件一般经过防锈处理,典型的是(ACD)。 A.镀锌板B.不锈钢板 C.合金化
5、镀锌板D.铬酸锌板 2.在空气中能造成汽车车身损坏的因素有(ABC)。 A.氧气与铁生成氧化亚铁B.酸雨 C.二氧化碳D.灰尘 3.轿车车身耐候性要求:使用四年后,涂层仍要完整并达到(ABCD)。 A.不起泡B.不粉化C.不生锈 D.不开裂E.不失光 4.车身门框下沿设有孔和缝的作用是(ABC)。 A.改善涂料附着力B.排水C.通风D.减少质量 第二章汽车车身材料 (共19题,其中判断题8题、单项选择题9题、多项选择题2题) 一、判断题 (╳)1.汽车上使用的塑料只有热固性塑料。 (√)2.塑料由于有独特的理化
6、性能,所以修理的难度比金属大。 (√)3.由于铝板抗拉强度较低,所以不宜制作承受大载荷的构件。 (√)4.加入添加剂是为了改善塑料的性能,以扩大其使用范围。 (╳)5.底涂层涂料的选择与车身的材质无关。 (╳)6.热塑性塑料是指经一次固化,不再受热软化只能塑制一次的塑料。 (√)7.热固性塑料耐热性质好,但力学性能较差。 (√)8.橡胶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材料,汽车上有许多零件是用橡胶制造的。 二、单项选择题 1.有色金属是指的(B)类材料。 A.铸铁B.铜C.钢材D、白锌板 2.聚丙烯的缩写代号是(B)。 A.
7、PEB.PPC.PCD、PVC 3.热塑性塑料数量很大,约占全部塑料的(A)。 A.80%B.60%C.40%D、20% 4.薄钢板通常是指用冷轧或热轧方法生产的厚度在(C)mm以下 的钢板。 A.8B.6C.4D、2 5.大部分的塑料以所加(A)的名称来命名。 A.树脂B.颜料C.助剂D、添加剂 6.塑料中加入添加剂是为了改善其(A),扩大其使用范围。 A.性能B.塑性C.强度D、固性 7.热塑性塑料数量约占全部塑料的(A)。 A.80%B.60%C.40%D.20% 8.不是橡胶优点的是(D)。 A.耐寒B
8、.耐蚀C.不渗水D.耐老化 9.工业发达国家每年由于金属腐蚀的直接损失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B)。 A.1%~2%B.2%~4% C.1%~3%D.2%~5% 三、多项选择题 1.热塑性塑料的性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