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七上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

鄂教版语文七上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

ID:17538143

大小: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2

鄂教版语文七上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_第1页
鄂教版语文七上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_第2页
鄂教版语文七上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_第3页
鄂教版语文七上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七上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乡的桂花雨》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并以此带动自己高效率的阅读。 2、强化分析人物形象的阅读能力。 3、学会挖掘文章内涵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的“乡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生活、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托物抒情的写作方式,并学会通过景物描写品味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 3、学会用圈点评注方法来阅读本文。 学习内容: 作者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917年出身于国民党高级将领家庭,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她的散文,题材广泛,但

2、最为感人的还是怀乡思亲之作。 整体感悟: 散文重“情”,本文也毫不例外地具有这个特点,如何深切领会文章中浓郁的思乡之情呢?最好途径当然就是读了(诚如古人所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不是真的要读上百遍,才能够理解文章?——这样的效率当然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了。我们就要学会高效地进行阅读。其中的“钥匙”之一就是把握主旨来进行阅读,或者是自己归纳,或者是找到中心句(“文眼”)。显然,“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就是“文眼”——这也构成了本文的第二特点,并不是每篇文章都有无需读者刻意概括而直接由其自身提出的中心句。抓住它,以此为依据来体会阅读文

3、章,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乡愁”,顾名思义是因为思念家乡而带来的忧愁,它是人类生活、文学永久性主题之一。你有过这种情感的体验吗? 乡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出差、异地求学或者工作、旅游,也有政治因素,如政权的更替。1949年,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土崩瓦解,大批的大陆人迁徙到台湾省,他们的大部分青少年时光都留在了祖国大陆,与刚才我们同学所说的一般的离别不同,他们这一分别,就是几十年甚至就是一辈子!骨肉分离,隔海相望,这种“乡愁”该有多么的强烈呀!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学习《故乡的桂花雨》来感受台湾作家琦君的乡愁吧! 在阅读时,抓住了文章的文眼——“桂花,

4、真叫我魂牵梦萦”来阅读本文,较漫无目的的朗读,其差别就好比拿一件大衣,前者是从衣领抓起,后者却是从袖子抓起,拖泥带水。这样浓郁的“乡愁”,使得文章中最精彩的“摇花乐”部分和文章最后的那句“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都奠定了深情的基调,语速自然都会放慢了。当然,在总的情感格调中,不同人物的言语语气也会有差异,大人小孩都喜欢“摇花乐”,但前者更多是从物质的收成方面出发,难免语气中会有担忧;后者却更多地是从孩子亲近大自然的美好天性出发,在孩子极度快乐的叫喊声中,语气要略有些夸张。 研读与赏析: 1、探寻文章中优

5、美之处,用圈点批注法来解读。 (罗丹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圈点评注法正是为了锻炼我们对课文审美价值和内涵的自我发现能力。) 2、思考:文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你心目中,他们是什么样的形象呢?请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谈。 明确:父亲是儒雅温和的,如他爱养花和作诗,体现了他的修养和书生本色,而教我识花的童年细节,更展示了我与父亲间浓浓的父女情;母亲是敦厚慈祥的,她对乡亲富有人情味的牵挂和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和着桂花的清香淡雅打动了每一个读者;儿童时的“我”在摇桂花中的欢呼雀跃和发自内心对“摇花乐”的喜好,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

6、孩子特有的天真无邪。 (散文的小说化是琦君散文的一种别样风格,本文也很典型地体现了这点——人物生动传神,呼之欲出。而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再创造,对于文章主旨的深化理解,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课文。) 3、理解“桂花雨”的深刻内涵: ⑴勾画出文中两处有关“桂花雨”的语句。体会这种环境中人物的情感。 ⑵创造性的复述课文的这两处内容。 ⑶作者花费了心思为我们设置的两幅“桂花雨”图无疑也是文章的精髓之处。结合课文主旨,你认为它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明确:与题目的“桂花雨”遥相呼应,点明了“乡愁”的主题,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美

7、好图景,父母的温情如“桂花雨”般滋润着童年的“我”的情感世界。 4、杭州并不是作者的故乡,在这里的赏花、吃花、摇花,从表面上看,与故乡并无直接联系,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用俗语或成语怎么说呢? 作者在文末借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道出了自己的恋乡情结,使上述的部分一下成为了故乡的桂花和“桂花雨”的陪衬,与“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热爱故乡的桂花,而杭州也因为有桂花而让作者喜欢,用一个成语来涵盖是“爱屋及乌”。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文前,先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和文学鉴赏做准备。 2、阅读课文要

8、在脑海中勾画出作者描绘的画面,只有进入情境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 3、课外可以进行拓展:寻找一些怀乡的诗歌,联系课外阅读过的文章和生活经历加深理解。 体验反思: 随着现代交通的日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