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日照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ID:17537755

大小:15.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2

日照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_第1页
日照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_第2页
日照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_第3页
日照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日照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日照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摘要:介绍了日照市城区饮用水源日照水库上游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对水土保持的治理措施、预防措施等方面对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现象。  关键词:日照水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日照水库位于滨海水系傅疃河中上游,日照市东港区驻地以西16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548平方公里。傅疃河在日照水库坝址以上分西、北两大支流,西支发源于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西部与五莲、莒县交界处的桥子山,干流长度公里,平均比降为;北支沈疃河发源于五莲县大马鞍山东麓韩家窝洛子,于库区附近的沈疃村东汇入傅疃河,北支流域面积较大为261平方公里。水库流域

2、形状呈椭圆形,西高东低,上游西部和北部为浅山区,面积占40%,海拔高程在200~400米,北部分水岭最高山峰五海拔高程695米,中下游为丘陵区占20%,河谷平原占40%左右。流域内多为砂石山,出露岩层以片麻岩为主,土层脊薄多为砂土,河谷平原为黄土。浅山丘陵区植被多为马尾松,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地瓜为主,其流域上游以及主干河道两侧山地丘陵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1.水土流失原因  引起水土流失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1)地貌。日照水库上游流域内多为砂石山,出露岩层以片麻岩为主,土层脊薄多为砂土,河谷平原为黄土,植被覆盖率偏低,生

3、态环境有待提高。  2)降水。日照水库地处暖温带湿润气候区,且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降水量偏多,多年平均降水量879毫米,为我省降水量高值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建库后1961~XX年51年中最大为1975年降水量毫米,最小为1983年降水量毫米,丰枯比为。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暴雨多发生在7~8月份,日照水库雨量站多年平均24小时降水量毫米,实测最大24小时降水量为毫米,发生于1975年8月14日。  傅疃河为山溪性雨源河流,河道流量与降水量变化规律一致,洪水集中在汛期,截止到XX年,水库上游多年平均来水量亿立方米,6~9

4、月份为亿立方米,占全年来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最大的1974年年来水量为亿立方米,最小的1989年年来水量只有亿立方米,丰枯比为。日照水库流域地处山丘区,干流坡度较大,洪水陡涨陡落,一次洪水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20~30小时,涨水历时一般为4~8小时。建库后入库洪水洪峰流量大于1000立方米/秒的洪水有13次,大于XX立方米/秒的有6次,其中年最大洪峰流量为3410立方米/秒,发生于1975年,年最小洪峰流量为立方米/秒,发生于1989年。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日照水库上游生产活动较多,农业耕作

5、长期以顺坡、陡坡开荒种植为主,耕面倾斜,前无梗、后无沟,单一化耕作经营等,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毁坏地形地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在兴修水利、修筑公路、乱采砂石等方面,无规划、无保护措施,毁坏地形,随意倒土也加剧了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的危害  日照水库上游流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给当地和周边的环境带来了危害:水土流失造成表土冲走,土层变薄,裸岩增加,种植面积减少,土壤沙漠化,地力下降,蓄水保土能力减弱;淤积河道、水库,抬高河床,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了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的水土流失能使山洪暴涨暴落,极易造成山洪暴发

6、,加剧了洪灾的发生;水土流失不仅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水库的供水、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  3.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通过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土地整治、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准、保证水源的高度,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和开发水土资源,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对流域重点治理区,加强坡耕地、顺坡林地改造和“四荒”地治理,根据宜林则林的原则适当调整农林用地比例,对30度以上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草。完善小流域坡面径流调控体系,建设沟道拦蓄工程,提高

7、非工程防护措施水平,构建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流域内水土保持按照丘陵、阶地、平原、河谷地貌类型,因地制宜并按水力、水文、生态和系统工程等原理科学安排水土保持工程、林草、管理等措施,以“拦、截、排、涵、蓄”等径流调控为核心,构建立体配置和平面布局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