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之一

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之一

ID:17524807

大小:5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02

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之一_第1页
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之一_第2页
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之一_第3页
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之一_第4页
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之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罗安宪: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之一  作者:罗安宪  来源:《探索与争鸣》2010年6期  查看:268次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也是文化的直接载体。人们使用语言,以表达自己对于外在世界的理解和态度,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实现群体间的交流与沟通。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不同、态度不同,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不同,在语言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语言不仅承担着传达的功能,同时也承担着文化的功能,亦即语言成为一种文化的直接载体。因此,对于语词的深度分析,甚至不再是一项语言学的工作,而是一项哲学或文化学的工作。  心性论也

2、可称为心性之学,是关于人的心性的理论或学说。心性论所探究的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的问题:一、人的本性、本心如何的问题;二、人的精神追求的问题;三、人的精神修养的问题。儒、道、佛三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资源,三学之传统不同,旨趣相异,在历代传承之中,三学有交锋、有对立,也相互吸收、相互增益,由此而推进了中国思想、学术的进步和发展。但三学无论如何相互吸收,总能够保持各自的特点。本文只通过对相关语词的分析,以阐明儒、道、佛在心性论方面的差异。  一、儒家之“敬”  “敬”一词,在儒家经典中出现甚早。《尚书》记载虞舜告诫其臣契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

3、敷五教,在宽。”(《尚书·虞书·舜典》)“敬敷五教”,五教者: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古代家庭伦理的基本规范。家庭伦理规范所贯穿的基本精神就是敬。父母兄弟的家庭角色不同,其伦理规范亦有差异,而其处事态度,其对于其他家庭成员的态度则是相同的,这一相同的态度就是敬,家庭伦理规范的基本精神也是敬。  敬的本义是恭敬、端肃。《说文·苟部》:“敬,肃也。”《玉篇·苟部》:“敬,恭也。”《周易·文言》:“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孔颖达疏:“内谓心也,用此恭敬以直内。”恭、敬词义相近,恭注重于外表,敬则关乎内心。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强调家庭伦理规范的基本精神在于

4、敬,此一思想,在孔子有进一步的发挥。子游问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孝非即是能养,养而不敬,养而不存敬心,即与动物无别。养只是物质上的照顾,敬才是精神上的关怀。孝与不孝固然有形式上的分别,但最为重要的并不是这种形式上的差别,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于父母的敬爱。重要的是要有孝心。有孝心,而后有孝行。孝行是孝心的一种自然发挥,而不是为博得一个虚假名声的刻意做作。  《论语·为政》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何为色难?包咸曰:“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郑玄曰:“和颜悦色,是为难也。”颜延之曰:“夫气色和则

5、情志通,善养亲之志者必先和其色,故曰难也。”朱熹曰:“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1]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而非履行公务般无有温情,这是子女发自内心对于父母的敬爱。所以,孝是以敬爱为基础的。  《孝经》言孝,也以敬为其基础。“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章》)“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孝经·丧亲章》)“居则致其敬”,居为常,为平常,为经常。平常以至经常所要保持的心态、所要维持的态度就是敬。“生事

6、爱敬,死事哀戚”,惟其生事爱敬,死事才能哀戚,未有生不爱敬,而死能哀戚者。所以,敬不仅是孝的基础,也是孝的根本。  作为一种恭敬的心理态度,敬主要用之于事上。孔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事上须敬。孝的基础与根本是敬,孝是下对上而有的品行与操守。由此扩而大之,事上亦须敬。《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臣之于君,所应保持的基本心理态度,就是敬。《孝经》也说:“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孝

7、经·士章》)以敬事父,推而广之,即是以敬事君;再推而广之,即是以敬事上,以敬事长;再推而广之,即是以敬待人。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亦当敬人。爱人,是对于他人的关爱;敬人,是对于他人的尊敬。爱必敬,敬必爱,二者相互增益,成为敬爱。敬爱他人,人与人之间相互尊敬、关爱,是社会和谐、和睦的根本保障。孔子弟子司马牛不无担忧地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对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宋代张载宣扬“民吾同胞”,就是这样一种情怀。

8、“民吾同胞”,“四海之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