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证婚词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证婚词

ID:17520103

大小:45.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9-02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证婚词_第1页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证婚词_第2页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证婚词_第3页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证婚词_第4页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证婚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证婚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证婚词篇一:梁启超为徐志摩陆小曼证婚梁启超为徐志摩陆小曼证婚:你们用情不专得重新做人核心提示:1926年农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北京北海公园,徐志摩终于与他的灵魂之伴侣陆小曼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新婚典礼上,证婚人梁启超的新婚祝词,却让所有人惊愕不已。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上没有成就,你们两个人都属用情不专,以至于离婚后再娶再嫁,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凤凰卫视2011年12月5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陈晓楠: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

2、归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徐志摩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刻以这样的一个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宗西式离婚事件,挑战了中国千百年的封建婚姻制度。徐志摩当时呢,只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在20世纪上半叶,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政治和经济上,冲击着盘踞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那个时期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碰撞,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也随之在激变。而那个时候受到挑战的呢,绝不仅仅是传统的婚制度,但是婚姻与家庭,确实是盘绕成了整个社会的基石。

3、从中我们能够清晰生动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呼吸与温度。在那个战略动荡的时代,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性情、个性和理想呢,他们到底追寻怎么样的婚姻与爱情呢?他们是不是也有着非常细腻的情感,有着似火的热情。本期的《凤凰大视野》,我们就将重温那一段段遮蔽与淹没在宏大历史之下的红尘往事,或者它无关历史宏旨,但是一定能引领我们从一个侧面,探寻整个时代的映像。解说: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乘南京号轮,从上海浦江码头启程,自费赴美留学,与他同行的有汪精卫、李济、查良钊、刘叔和等一批日后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当轮船航行

4、在浩瀚的太平洋上,徐志摩站在甲板上,遥望茫茫的国土,海天一色间,思绪万千,激动不已。他在船舱中挥毫疾书了一篇热情洋溢,大气磅礴的《启行赴美分致亲友文》,畅谈了他为中华图强民族复兴而渡海求学的豪情壮志。“国难方兴,忧心如捣。室如悬磬,野无青草。嗟尔青年,为国之宝,甚而所惯,以驻我脑。诚哉,是摩之所以引惕而自励也。”梁文道(文艺评论家):当年的留学生的心态,在某个意义上,直到80年代为止,可能都还存在着,那种心态是什么心态呢?就是认为我们中国还是很落后的,我们中国很封闭的,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不知道的,天大

5、地大,我坐船出去为什么了什么,要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我出去为了什么,要知道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我要学新的东西。同时,还因为爱国的理由,我把这些东西带回来,带回来我想改变这个国家。所以他们一方面带着很浓重的好奇心,另外一方面有很强烈的急迫感,这是清末第一批留学生出去之后,到民国年间留学生都有的一个共同的一个集体的意识。解说:徐志摩出洋留学,是为了日后进军金融界做准备,他想在中国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他甚至起了个英文名字叫汉密尔顿·徐,意在敬仰美国建国后的第一位财政部长,伟大的政治家,连邦党领袖汉密尔

6、顿。他先进入卡拉克大学历史系,一年后拿下学士学位,继而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嘉宾:而他所以进哥伦比亚大学呢,就是因为汉密尔顿,这是汉密尔顿当年求学的地方。解说:徐志摩立志要做中国的汉密尔顿,这与父亲徐申如对他的期望一致的。徐申如,清末民初时期,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的首富,也是该镇商会的会长。1908年,徐申如联合本县乡绅,将拟定要经过桐乡县的沪杭铁路拐了一个不小的弯儿,经过他的家乡硖石镇,使硖石镇迅速发展成为沪杭线上的一个经济重镇。徐志摩故居导游:对我们本地最大的贡献,也是影响最大的,铁路的应经。原本这

7、条铁路呢,是往我们硖石镇北面的桐乡过,那么正好是一条直线,可以提速啊什么,但是桐乡当时有保守势力是反对,也是比较激烈的,当时徐申如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呢,就跟当地的一些士绅,到省里去争取过来的。据说也受到了当地的保守势力的反对,也砸了他的店,一些店的店门面,不过他坚持下来了。解说:20世纪伊始,正值中国新旧学制交替时期,科举虽已废除,但地方上的新式学堂尚未开办。徐家是大户人家,有家塾,徐志摩作为徐家独子,四岁就入家塾开蒙,对于这段家塾岁月,徐志摩有过这般记述。“白天天热得连气都喘不过来,可怜的读书官们还照常临帖

8、习字,高喊着,黄鸟黄鸟,不亦说乎。”在孩子的记忆里,这是一段单调刻板,枯燥乏味,而又严苛充实的家塾生活。正是这段严格的传统教育,为他日后成为学贯中西的现代知识分子打下坚实的旧学基础。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打响,各省纷纷响应。民主、自由的新思想,弥漫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当时正在浙江省最好的中学杭州府中学堂读书的徐志摩,也通过报纸关注着革命的进展。他最崇敬戊戌维新时期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当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