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1666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法学刑法毕业论文 浅析死刑的存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法学刑法论文题目:浅析死刑的存废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论文摘要:死刑在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死刑是一种古老的刑种而死刑的存废是颇为当今世人争议的话题。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与法,又是生命刑。本文从死刑的产生、发展、现状出发,用哲学、犯罪学的角度浅析死刑存废的问题、废除死刑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但目前条件下我国保存、改制死刑是社会的实际要求。关键词:死刑存废哲学限制死刑[内容摘要]死刑在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死刑是一种古老的刑
2、种而死刑的存废是颇为当今世人争议的话题。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与法,又是生命刑。本文从死刑的产生、发展、现状出发,用哲学、犯罪学的角度浅析死刑存废的问题、废除死刑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但目前条件下我国保存、改制死刑是社会的实际要求。[关键词]死刑存废哲学限制死刑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与法,又是生命刑。由于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重的一种,又称极刑。死刑是凭借从肉体上消灭犯罪分子的手段来惩罚犯罪并防卫社会安全的刑罚手段,正因为死刑的严厉性和巨大的威慑作用,历史上各国统治者无不重视死刑的使用,把死刑作为对付危害其统治的严重犯罪者的重要手段。一、死刑的产生、发展
3、及现状。(一)死刑的产生死刑是人类应用最久的刑罚,早在自由刑和财产刑应用以前,死刑就存在。马克思曾经清楚地揭示了死刑与原始社会复仇制度之间的关系:“死刑是古代以血还血同态复仇习惯的表现。”“杀人偿命、杀人者死”都是由此而来,还有“死刑来自战争”,“来自原始社会的禁忌”等多种说法,但追根朔源,死刑产生终究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结果。从经济根源来看,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增多,出现了私有财产,后来财产保护成为必需,死刑的威慑力决定其保护私人财产的有效性。从人与人的关系上看,国家的出现,使统治阶级需要用死刑来维
4、护自己的特权和统治地位,死刑就这样产生了。(二)死刑的发展死刑在人类历史发展上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这极为密切的关系。当一个社会、阶级矛盾缓和的时候,法律中规定的死刑相对较少,实际执行的死刑数量也少,执行死刑的方式也会比较人道。例如,我国唐代的贞观之治时,国家每年执行死刑的人数只有几十人。当社会动荡、压迫和反抗此起彼伏时,法律和现实中的死刑就会较多,并且形式多样、手段残酷。例如,欧洲中世纪和我国每个朝代的统治末期都是死刑大行其道的时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者提出的“治乱世用重典”的理论被历来的统治者奉为经典,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死刑就是帝王维护这种文明的首选
5、利器。(三)、死刑的现状目前世界上以不同方式、在实质上废除死刑的国家及地区的总数以达123个,而保留并执行死刑的国家和地区为71个,废除与保留死刑的国家比例接近2:1。执行死刑数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伊朗、沙特、美国、尼日利亚、新加坡等。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保留死刑只是作为万不得已时以恶除恶的方法,不等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推崇死刑。中国是至今保留死刑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规定死刑罪名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1979年刑法分则中有7个条文规定了28个死刑罪名并增加到68个死刑罪名。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在42个条文中规定69个死刑罪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刑法中的死刑罪名有两个特点:其
6、一,死刑罪名在近十年来又大量增加,修改后的死刑罪名是保持近十年来单行刑法的死刑罪名和原刑法的死刑罪名。其二,高死刑率已为我国刑法的一大特色。我国刑法罪名总数为414个,其中死刑罪名为69个,占了1/6强,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较,无论在绝对数量方面,还是在总数量中相对比例方面,我国的死刑规定都名列前茅。二、死刑存废观点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启蒙主义者首先对死刑提出了质疑,1764年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以过人的勇气提出了死刑废止论,他指出:“死刑并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场国家同一个公民的战争,因为统治者认为消灭了这个公民是必需和有益的”。贝卡利亚以人
7、道的名义向死刑发出了死刑令,死刑废止论是刑法人道主义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尽管死刑具有威慑力,往往被死刑存置论所夸张并且被大多数当政者迷信,但死刑的威慑力仍然是其他刑法难以比拟的。但这就能成为死刑存在正当的根据吗?这仅仅是刑法功利主义(刑法功利主义者对死刑的废止论有后述)。如果说野蛮落后的古代社会,通过严刑苛罚获得刑法的威慑效果被认为是正当,那么在文明社会的今天,人道主义已不允许通过残酷的刑罚追求威慑效果,否则就是不正当的。刑罚功利主义主张以恶制恶,从而实现刑罚之善以刑罚的不人道对付犯罪的公正性,这本身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它一定程度体现了刑罚的公正性。但它仍然
8、保留着一种情绪化的、非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