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11280
大小:19.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2
《水泥深层搅拌桩工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泥深层搅拌桩工法 1、水泥深层搅拌桩技术的特点 适用范围广。水泥深层搅拌桩技术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土等软土地基,目前在粉砂土地基中最大施工深度达19米。 处理可靠,渗透系数小。采用双排梅花型的布置形式,处理更加可靠,水泥土28天龄期的抗渗系数小于a*10-7cm/s。 施工机具简单。所用的施工机具比较简单,目前市场上有生产。 充分利用软土。由于利用深层搅拌机就地将土体和水泥固化剂强制进行搅拌,充分的利用软土,避免了大量挖掘和弃土。 对周围环境无污染。在加固过程中对周围土体无扰动,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间,对周围环境无污染。 节约资金。与目前常用的
2、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地下喷浆等防渗技术相比,处理费用低廉。 2、水泥深层搅拌桩技术原理与基本性能。 深基坑开挖以后,地下水形成一定的水位差,使地水由高处向低处渗流,在渗流的作用下,基坑底部出现渗透不稳定时,往往会发生基底隆起或产生流砂。在饱和软粘土中会产生流土,在砾石土层中则由于其中的细颗粒流走而产生管涌现象。这些渗透不稳定现象的出现,会危及基坑的安全。 水泥土搅拌桩工艺是采用深搅桩机械钻进、喷水泥浆并强制与土搅拌而形成柱状固体,通过水泥水解、水化反应所生成的水泥水化物与土颗粒发生离子交换、团粒化作用、碳酸化反应以及硬凝反应等一系列物理椈Х从Γ纬删哂幸欢ㄇ慷群退
3、榷ǖ乃嗉庸掏痢? 水泥深层搅拌桩技术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工艺,通过严格控制单制单桩的桩位、桩位、垂直度,临桩的搭接时间、搭接质量,以及相临施工段的搭接,形成连接的水泥加固墙体,渗透系数很小,应用于深基坑的防渗维护。 水泥土的强度及渗透系数取决于被处理土的性质和加固所使用的水泥品种、标号、掺入量等。水泥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水泥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渗透系数随着水泥掺入量的增加而减小。工程常用的水泥掺入比为7%~15%,其强度标准值宜取试块90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一般可达500~3000Kpa。28天龄期的渗透系数一般小于a*10-7cm/s。 3、设计要点技术指标 抗
4、渗系数及抗压强度 根据资料:水泥掺入量7~15%,水灰比~的水泥土的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一般可达~,弹性模量一般在10-4MPa,渗透破坏比降不小于200。 为了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必须取样进行加固土的配合比试验。 另外考虑试验室与现场施工的差异,现场施工配合比建议加大掺量1~2%。 结构布置墙体最小厚度防渗墙厚度按下式计算取值:δ=ΔH/[J]试中:δ棗最小防渗墙厚度ΔH棗防渗小头差 [J]棗设计允许破坏坡降 墙厚的取值必须考虑施工可能造成的允许偏差,最小墙厚一般不宜小于300mm。 布置形式 现场必须进行工艺试桩,以确定适宜的布置形式。首选方案采用双头
5、深搅桩,以减少搭接接缝,加强防渗墙的整体性。布置图如下: 如现场土质复杂,或为了适应在深度的施工要求,可以减小钻头直径或改为单头深搅桩,为了保证墙体的防渗性能,建议按照双排梅花型布置,布置图如下: 桩长 桩顶标高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施工平台必须布置在距地下水位以上大于50CM,桩底高程根据基坑边坡的抗渗安全计算确定。 4、施工工艺 施工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动力数量钻机SJB374灰浆机HB6-324拌浆机SJB-Ⅱ24高压泵L-200型84施工工艺流程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时,水泥浆是通过钻机空心钻杆用压力送至钻头处侧向喷嘴喷入软土中。喷嘴的运动轨迹是由钻杆的自转和提升
6、的直线运动复合而成的螺旋线,喷出的水泥浆不可能与土充分拌合,必须进行复搅。复搅次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桩体强度,同时也影响到施工工效和工程造价。 搅拌桩成桩工艺可采用“一次喷浆、二次搅拌”或“二次搅拌、三次喷浆”工艺,主要依据土质情况及施工深度而定。一般土质较软,施工深度较小时,可用前者。反之可用后者。 一般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就位 深层搅拌机开行到达指定桩位、对中。当地面起伏不平时应调整机架的垂直度。预搅下沉 深层搅拌机运转正常后,启动搅拌机电机,放松起重机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向架切土搅拌下沉,下沉速度控制在/min左右。制备水泥浆 深层搅拌机预搅下层到一定浓度
7、后,开始拌制水泥浆,待压浆时倾入集料斗中。提升喷浆搅拌 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压入地基土中,此后边喷浆,边旋转、边提升深层搅拌机,直到设计桩顶标高。此时应注意喷浆速度与提升速度相协调,以确保水泥浆沿桩长均匀分布。搅拌提升速度一般应控制在/min。沉钻复搅 再次沉钻进行复搅,复搅下沉速度可控制在在/min~/min。 如果土质较密或因桩长较长在提升时不能将应喷入土中的水泥浆全部喷完时,可在重复下沉搅拌时予以补喷,即采用“二次搅拌、三次喷浆”工艺,但此时仍因注意喷浆的均匀性。第二次喷浆量不宜过少,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