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将“问题探究”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doc

论将“问题探究”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doc

ID:17490689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2

论将“问题探究”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doc_第1页
论将“问题探究”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将“问题探究”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将“问题探究”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  论文关键词:问题探究;情境;实验;电教手段  论文摘要:本文是作者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尝试运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开设一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作者首先明确了该教学模式的要求和特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组织灵活多变的师生互动,且运用电教手段反馈强化,鼓励学生发现和探索新的问题。适当注意选择合适的探究题材,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    一、何谓“问题探究”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启发学生的求

2、知欲、创造欲和主题意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以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的开端;(2)以探究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3)以解决问题和引申问题作为教学的归宿。  我在设计“液体表面张力”一课时,利用讲故事和让学生做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再经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深入观察和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经历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验、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问题探究

3、”模式设计课题的导入  问题是教学的主线,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使教学过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因为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发现问题的来源。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生动直观、富于启发,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此外,教师的态度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课题导入阶段,我首先通过讲述牛顿观察苹果落地的故事,教育学生要

4、善于从司空见惯的平淡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一种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科学方法,然后我要求学生观察手指尖下的水滴和肥皂泡。学生在观察肥皂泡时会发现光的干涉现象,会提出肥皂泡体积大小不同,会发现肥皂泡的体积由大变小,甚至有些大的肥皂泡拉成椭圆形等等。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肥皂泡和水滴的“形状”,我要求学生比较水滴和肥皂泡在什么方面有共同的特征?它们的外形有无棱角?经过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和热烈地讨论,逐渐将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向课题。  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问题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选择性,对持续进行

5、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具有显著的激励功能。美国哈佛大学流传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学会思索、学会发问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应力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用风趣的谈吐,和蔼的态度努力营造宽松活跃的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多方面观察、大胆发问,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辟肥沃的土壤。2  三、设计探究性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概念规律  在物理学中,许多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对于实验现象要善于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故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

6、能够通过实验的探究发现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性质,我给学生提供了有关的信息和材料,将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结合起来,通过观察细线形状的变化、液膜表面积的变化以及与橡皮膜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发现液面的这一特性,然后通过分析讨论指导阅读的形式,使学生能够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去解释液面收缩的原因,建立起“表面张力”这一概念。  在教师引出了研究“液体表面的性质”这一主题后,如果直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既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又费时费力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我既没有这样做也没有完全将实验步骤方法详细交代给学生,而是把实验设计的思想潜

7、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研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巡视、指导和启发,并适时地给予评价。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概括。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概念,教师必须通过最有效的教学手段突出问题的要害,以便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概括出规律性的结论。  四、运用电教手段和已获得的概念探究新问题  当学生通过上述探究活动获得概念和规律后,应利用效果的反馈强化,通过独立或非独立练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

8、巩固。在设计“液体表面张力”这一课时,我运用了电教手段,启发学生对课题导入阶段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一边看录像,一边讨论录像中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增强了运用知识的兴趣、能力和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