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79071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2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3~2006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25例临床资料。结果A组术后10~14天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天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天。两组病人切口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是否使用电刀,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关键词】手术并发症腹部脂肪液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手术病人增加,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我科2003~2006年共发生
2、切口脂肪液化25例,总结这些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原因探讨防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6例,女19例,年龄33~74岁,平均53.5岁。均为肥胖病人,皮下脂肪厚度5~10cm,平均7cm。上腹部手术16例(包括胆囊切除术11例,胃大部切除术2例,胃穿孔修补手术1例,胆肠吻合术2例)。下腹部手术9例(包括结直肠癌根治术3例,阑尾切除术4例,小肠破裂肠切除肠吻合术2例)。所有病人手术后4~7天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液,内混有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切口愈合不良,渗液涂片镜检呈较多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1.2方法根据切
3、口渗液情况,将病人分为两组。A组:15例,渗液较少,部分愈合不良,拆除部分缝线,内置盐水纱条引流,每天换药1次,直至伤口愈合。B组:10例,切口有大量渗出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拆除全部缝线,用庆大霉素纱布湿敷,每天1次,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缝合。两组病人均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2结果A组:术后10~14天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天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天。两组病人切口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3讨论3.1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笔者推测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等有关。(1)皮下脂肪厚,术中对脂肪反复
4、切割、钳夹、挤压等,使脂肪组织发生缺血、变性坏死,产生较多渗液,影响愈合;(2)不注意保护切口,暴露时间长,过度牵拉损伤使脂肪组织氧化分解,发生液化;(3)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可能使脂肪组织浅表性烧伤、变性,还可使脂肪组织内的毛细2血管热凝固作用而栓塞进一步影响血供;(4)止血不全,渗血、血肿形成或造成死腔,致脂肪液化坏死;(5)术中应用化疗物沾染伤口、缝线、线结异物排斥也可能导致脂肪液化。3.2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和处理术前详查病人,评估肥胖程度,有无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性。(1)术中应操作精细轻柔,止血彻底、保护切口、缝合不留死腔。(2)对肥胖病人慎用电刀
5、,或先用手术刀快速切开皮下组织后,再以电刀局部电凝止血,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时间,将电刀强度调至恰好能切割组织的范围,避免反复切割组织所造成大量脂肪组织坏死,液化。(3)关腹后用多量生理盐水冲洗,将已坏死的脂肪组织冲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4)肥胖病人,术后可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5)肥胖病人为避免脂肪液化可于皮下行橡皮片引流24~48h拔除;早期观察换药、早期可拆部分细线,可使切口减压,减少缝线排斥反应产生的渗液[1~3]。适当挤压伤口,可排除部分渗液。(6)出现脂肪液化轻易不要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愈合
6、时间,要根据切口愈合情况,渗液多少而决定。渗液较多、愈合不好时,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勤换药,待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缝合,以减少病人费用和痛苦,缩短愈合时间。(7)加强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的基础。【参考文献】1李仓红.切口脂肪液化36例病因及治疗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2:614.2苏朋,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诊治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44.3杨维良,姜学海,徐峰.乳房脂肪坏死35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2,12(7):376.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