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类别及本质刍议_范肖丹

通感类别及本质刍议_范肖丹

ID:17453392

大小:249.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1

通感类别及本质刍议_范肖丹_第1页
通感类别及本质刍议_范肖丹_第2页
通感类别及本质刍议_范肖丹_第3页
通感类别及本质刍议_范肖丹_第4页
通感类别及本质刍议_范肖丹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感类别及本质刍议_范肖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4年12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8卷第4期(总第60期)Dec.2004JournalofGuilinTeachersCollegeVol.18No.4(SumNo.60)¹通感类别及本质刍议范肖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1)[摘要]通感不仅是语言学上的修辞格和写作上的表现手法,更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感悟方式和感悟能力。它在五官之间打通了感觉流通和移植的隧道,使各种器官之间“串通一气”,“感觉交换”,彼此相生,互通有无。用于写作中,就成了表达感情、感觉的表现手法。[关键词]通感;心理;感悟;联想;

2、想像;手法[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070(2004)04-0057-05自从钱钟书先生提出文学中存在通感(感觉挪……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移)现象以来,通感在写作理论中的地位,以及通感在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写作实践中的作用,都受到了学界的重视。不少写作把月色朦胧中光与影的迷蒙和谐的视觉图景,用教材、现代汉语教材都介绍通感。确确实实,通感现象高雅的小提琴名曲的听觉享受来形容。两种感官之间(或者说通感手法)广泛存在于写作实践和文学文本互通有无,诗化地写出

3、了荷塘月色的意境。中。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金黄的大斗一、通感的类型笠》)通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作者通过对客体的感男孩、树枝和他挥动树枝的动作,都是视觉所见,悟,达到对它们的“心领神会”,再借助五官的感觉去却用听觉所闻的对歌谣的感受来形容,这是视觉和听表现它们,结果常常是五官互通互用,出现写作中的各觉的通感,写出了一种如歌的诗意。种通感现象。比如无目而见、无耳而听、非鼻闻香、非身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觉触、非舌知味、耳中见形色、眼内闻声音、肌肤闻声紫色,像

4、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响、鼻子嗅音声、眼睛观五味等。这就形成了写作实践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淡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中不同的通感类型。在不停地生长……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为了说明通感修辞格的普遍性、常见性,笔者有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意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高中《语文》课文、江苏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香气似乎也是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各册《语文》教材和教育部颁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在这浅紫色的布的最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要背诵的诗文光辉和浅紫

5、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中,试举部分例子,对通感的常见类型进行分析论证。用“欢笑”、“热闹”、“嚷嚷”写花,都是把视觉形象(一)耳目内通,眼里闻声和听觉感受联通起来,既是拟人,也是通感,写活了这种通感是“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花,写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在视觉中“领略到听觉里的印象”(钱钟书)。借听觉表的”、“浅紫色的芳香”,则是另一种通感,以视觉感受达视觉,是视觉与听觉的沟通,常说的“建筑是凝固的形容嗅觉。音乐”,这个比喻中兼用的就是这种通感。在我们心里,鹰是空中的音乐。……每一次见到¹[收稿日

6、期]2004-09-13[作者简介]范肖丹(1963-),女,广西河池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从事写作教学和研究工作。572004年12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8卷第4期(总第60期)雪浪万丈的瀑布,便听到鹰的歌声从九泉之下直达蓝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极高的地方,尚能回天!(唐敏《心中的鹰》)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鹰是空中的音乐”是修辞格兼用,既是比喻,又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是通感。这一例子中也是借听觉表达视觉,是视觉与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

7、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听觉的通感。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舒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婷《致橡树》)那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这是修辞格兼用,既是比喻,又是通感。花朵是视驰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觉形象,借用听觉的叹息来形容。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这一出之(二)以耳为目,听声类形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这种通感是借视觉表达听觉,把听觉感受挪移到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视

8、觉里去表达。耳目互通,“心想形状”,虚构成像,在声音俱来并发。(课文《绝唱》,选自《老残游记》第2感觉上似乎声音有了形状、光芒。常说的“音乐是流动回)的建筑”,听音乐获得“高山流水”的感受,用的正是这这是一段著名的用通感方法写音乐的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