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51694
大小:402.9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31
《【地理】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Ι卷(选择题,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年12月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在南非召开,中非合作进入了更深的层次。图1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局部图,图中深色部分为雨林,浅色部分为草原。据此完成1—2题。1.此时图中区域()A.西部高温多雨B.西部高温少雨C.东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东部盛行西北风2.我国某农业集团利益自己丰富农业经验欲往该地投资种植粮食,最适合的作物是()A.水稻B.甘蔗C.棉花D.小麦“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
2、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图2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9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4.“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①断裂下陷②地壳抬升③流水堆积④流水侵蚀⑤风力堆积⑥风力侵蚀A.①③B.①⑤C.②④D.②⑥5.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D
3、.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2015年末,我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由Q地驶往P地,进行了常规的补给后返回南极洲继续科考。图3为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6~7题。6.关于P、Q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海洋和暖流影响,8月份气温最高B.P地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多地震灾害C.从P点驶往Q点的船只逆风逆水D.Q地2月份海冰厚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7.科考船穿越海峡时,A.Q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B.若Q地地方时为12点,则北京时间为16点C.P地该日白天较长,黑夜较短9D.P地周边海域生物数量将进一步减小在过去几十年间,世界
4、城市规模变化显著。由1955年的只有两个城市人口过千万,到2015年有八个城市人口过2000万。表1为1955年和2015年世界前十位最大城市。据此完成8~9题。8.关于世界最大城市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最大城市由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B.位于南半球的世界最大城市的数量有所增加C.由于人口的大量外迁欧洲现已无最大城市D.北京由于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使得跻身其中9.这些城市规模的扩大可能导致A.市中心人口将大幅增加B.城市就业紧张,交通拥挤C.城市土地利用率下降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2015年10月
5、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图4为我国人口性别比变化图。据此完成10~11题。10.下列有关我国出台“全面二孩”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政策实施后将使我国人口出生率快速增长B.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C.缓解近些年因退休高潮给国家带来的沉重养老负担9D.有利于在短期内解决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11.“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在未来五年内最不易拉动的行业是A.服装、玩具B.教育、服务C.医疗、卫生D.建筑、交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
6、考题两部分。第36题~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必考题(5题,共135分)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部山地年均降水量超过1600mm,其中9月至次年11月最为湿润。日本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山地年降水量800mm左右,其中11月至次年3月降水偏多,有“雪窝”之称。材料二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棉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
7、。材料三下面两幅图是日本和英国区域图。(1)分别说明两国北部山地冬季降水偏多成因的异同。(6分)(2)说明日本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主要区位条件。(10分)(3)分析英国棉花种植业未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4)分析说明日本核电工业发达的原因。(4分)9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多生长在近海滩涂、低河浸滩草层植被的优势种群,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地区。芦苇茎杆坚韧,纤维含量
8、高,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行业,近年来还可用于生物制剂。图8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辽河三角洲芦苇分布区,20世纪70年代,该地苇场每年大约需要劳动力3万人,90年代末外来雇工人数达5万人。2004年前后芦苇收割开始普遍使用割灌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芦苇已成为该地重要的栽培经济作物。(1)简析图示地区成为世界面积最大芦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