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50081
大小:6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1
《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200)一、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2.具有本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科研
2、、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3.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4.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营养与功能食品;食品生物技术;果蔬采后科学。三、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
3、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四、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三至五年,五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五、课程设置1.课程学分①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含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学分)。②学位课程不低于16学分。2.必修环节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学分3.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成绩
4、不合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课程设置(附表1)六、毕业与学位要求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3论文预答辩:各学位点组织硕士研究生论文预答辩。学校抽取部分研究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则延期毕业,参加下次的预答辩
5、。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至少1篇体现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署名单位为山东农业大学),方可申请硕士学位。未达到学位点申请硕士学位所必需发表论文要求的硕士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和导师组推荐,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可申请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论文盲评和预答辩,通过者参加论文答辩。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6、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3附表1食品科学与工程院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农产品加工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营养与功能食品;食品生物技术;果蔬采后科学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开课学院学位课程GS012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361马克思主义学院GS011002硕士公共英语4721-2S003048高级食品化学3541食科学院S003049现代食品微生物进展2362食科学院S003050现代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1182食科学院S003051食
7、品科学与工程研究进展2361食科学院S003029食品资源与利用2362食科学院选修课S003052现代营养学2362食科学院S003053食品研究法2362食科学院S003054功能食品化学2361食科学院S003055食品安全科学2361食科学院S003056粮食与油脂化学2361食品学院S003057现代果蔬贮运新技术2361食品学院S003058天然产物分离技术2361食品学院S003059肉品加工新技术2361食品学院S003060食品生物技术2361食科学院S003061果蔬加工新技术
8、2361食品学院必修环节BXHJ003S-2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184-5食科学院开题报告2食科学院中期考核3食科学院补修课程BX003001食品化学不计学分322食科学院BX003002食品微生物学482生科院BX003003食品工程原理402机电学院BX003018食品工艺学1021-2食科学院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