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0-2012年福安市消除麻疹行动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2012年福安市消除麻疹行动方案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确定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我国对此积极响应,卫生部制定印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我市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围绕消除麻疹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以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为主的活动,全市消除麻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由于我市免疫规划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接种管理工作难度较大等原因,部分地区尚未将各项策略措施落到实处。目前,麻疹消除工作离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任
2、务十分艰巨。 为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努力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目标,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制定《2010-2012年福安市消除麻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一、指导原则 消除麻疹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二、目标 (一)总目标。2012年,力争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二)分年度目标。 ———2010年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3/100万以下。 ———20
3、11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达到消除麻疹目标。 三、工作指标 ———以县(区)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15岁以下流动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到95%以上。 ———以县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暴发疫情血清学
4、确诊率和调查处理率均达到100%。 四、工作内容与措施 (一)提高并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一是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工作。按照国家免疫程序,2岁及以上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努力提高及时接种率。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人群免疫空白。从2011年开始,实现8月龄儿童全部使用麻风联合疫苗,18月龄-24月龄儿童全部使用麻腮风联合疫苗。 二是高质量做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10年秋季,全市范围统一开展一次以8月龄-4周岁儿童为主要接种对象的强化免疫,以最大限度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
5、的传播。2010年至2012年,根据麻疹疫情情况,确定需要开展集中查漏补种活动的地区,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接种活动,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及时有效地控制麻疹疫情。三是严格落实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辖区内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漏种疫苗的及时补种工作,并于每年9月集中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月”活动,切实保证在儿童中建立高水平免疫屏障。四是做好重点人群含麻疹成份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应当根据麻疹流行特点,在发病率较高的地区或者发病风险较高的单位,适时开展针对重点人群的接种,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防止麻疹疫情暴发。加大对
6、流动人口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应当结合实际,每年组织对以流动儿童为主的疫苗集中查漏补种活动。(二)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网络,提高麻疹监测能力和水平。一是全市范围内完善麻疹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并逐级开展麻疹监测工作的抽样考核。二是在继续保持高水平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的基础上,2011年起对所有疑似病例进行血清学诊断。(三)强化麻疹疫情应急处理能力。一是提高控制麻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聚集性麻疹病例,快速作出反应,对早期病例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加强病例管理,及时实施适龄人群群体
7、性预防接种防控措施,控制医院感染,将麻疹暴发规模控制在最小范围。二是根据当地疫情预警预测情况,每年需储备一定数量的麻疹疫苗,用于控制疫情。发生疫情暴发时,根据病例的年龄流行病学特征,可将应急接种范围扩大至高发成人年龄组。 (四)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新闻媒体系统宣传消除麻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政策、策略和措施,将麻疹预防控制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流动人口以及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人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