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42349
大小:6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31
《语文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第6课《十八岁和其他》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版中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日照经贸学校《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课题十八岁和其他课次3、4上课地点415,417,制冷班。学时4专业班级14大会3,14大会4,制冷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1.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增强语感。1.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口头表达。1.让学生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人生观;重视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学会敬爱父母,关爱他人。2.理性认识读书的苦与乐。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句子的含义的理解。2.认识理解两代
2、人的矛盾,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3.讨论法分组合作法联系实际对比法教学条件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组织模式班级授课法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导入min《十八岁和其他》是台湾作家杨子在长子东东十八岁生日来临之际,以自己深刻而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人生话题而作的一篇散文佳作。全文以谈话式的行文方式,以朴素真挚的语言,诉说了对孩子的理解、期望、深爱,给了他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朋友般的倾心话语,敞开了别具韵味的父子情怀。讲授min(二)两代人的矛盾(第2小组)1、作者认为造成两代人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
3、?【造成原因】(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语文版中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解决办法】(1)孩子要避免受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影响,避免轻率地对父母下评判。(2)父母要更新思想,追上时代的步伐。(3)双方要像朋友般把问题摊出来谈谈,共享喜乐,分担忧愁。 2、探讨:在生活中,你们是否也与父母发生过矛盾?当有了矛盾后,你与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处理的?今后再有矛盾又将如何解决?【提示】青春不是盲目冲动的借口,也不是反叛忤逆的资本,成熟的青春应该是理性、和谐的发展。当我们与
4、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时,不管怎样,都应尽量与父母倾谈、沟通,应该明白父母对于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只有一个动机,那便是关怀我们的幸福。任何父母都不会去害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们是父母心中最柔软的一块地方,所以不要轻易地伤他们的心。杨子说“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更另人满意开怀的,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我想换种说法:“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父母既为人生导师兼为挚友更另人满意开怀的啊!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父母为最。”3、欣赏满文军歌曲《懂你》并阅读歌词。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
5、的爱你!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靠近你,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多想告诉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教师小结】一首《懂你》让许多人感动不已,语文版中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当我们每个人沉浸在内心的
6、感动和反思时,我们才发现,其实亲情一直在我们心中,它陪伴我们度过生命中每一刻快乐和不快乐。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将心中的话大声说出来,告诉父母,我们爱他们,也将永远记得他们的爱。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对父母的理解感动不能仅体现在心头和口头,更要拿出勇气付出行动。(三)读书的苦乐(第3小组)1、理解文意——苦学与乐学(补充阅读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人物苦学乐学蒋士铨每日夜读直至鸡叫一遍背不出书被父亲罚跪,母亲训斥幼时用柳枝拼字诵诗作为闲时游戏为病中母亲诵读考取举人我“十年寒窗”、“光宗耀祖”的传统压力曾祖母的“读书最乐”,引我共鸣;涉猎古今中
7、外名篇,废寝忘食;读书“闲趣”。儿子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从心所欲地享受读书之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 2、在孩子面临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时,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态度?【明确】作者的态度是矛盾的。虽然同情孩子读书苦,但不能不鼓励和要求孩子,甚至鞭策他尽力去争取一场残酷升学竞争的胜利。同时作者还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做个率性的读书人,在学问的海洋中,能够其乐融融。【观点一】作者为孩子谈读书,实际上也是在谈人生。作者认为,只有今天忍受了读书之苦,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学问海洋中其乐融融。这样的要求不是一种强制和命令,而是
8、一种同情基础上的劝说,体现了对孩子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观点二】作者虽然对现行的教育考试制度有所不满,认为现在“在思想上、制度上”布置了一个让学生“憎厌的读书环境”,但他没有在孩子面前“唱反升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