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言语理解与表达]病句分类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病句分类辨析病句分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近几年多用单选题考查病句的辨认,也考查了病因判断、病句修改等,并多将病句和语意明确揉和考查。复习时。要认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感悟快速且准确判断的思路、方法等。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并较好在语言交际中避免病。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
2、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
3、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QZZN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
4、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一个网站,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大家好好学习吧!最后,祝大家早日上岸。 各种语病概述〔解析〕造成语病的原因主要是词语错用、语法错误、逻辑错误、重复罗嗦、修辞不当、歧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多种情况,将例述如下:一、词语错用 (一)词性误用 1名词误用: 例1:李大夫总是
5、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 例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 2动词误用 例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例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3形容词误用 例l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
6、可改为"沉重感"〉。例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 4数量词误用, 例1: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 例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俩"应改为"俩) 例3:收音机的价格一阵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例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
7、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 例7:他那身汗溃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5代词指代不明 例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例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
8、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6副词误用 例1: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 例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不能作渭语,此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 7介词不当: 例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钊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 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