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9

【历史】江西省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9

ID:17430284

大小:10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31

【历史】江西省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9_第1页
【历史】江西省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9_第2页
【历史】江西省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9_第3页
【历史】江西省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9_第4页
【历史】江西省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9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江西省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2.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主要表明元朝A.地方享有自治权B.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C.地方形成了割据势力D.封建专制主义加强3.下面是在研究性学习中上高二中高三文科班学生搜集资料做的一张表。对表中

2、“大臣”的职能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2.接折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3.见面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C.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D.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4、“上谕文武百官曰: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

3、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上”应该是A.唐太宗B.宋太祖C.元世祖D.明太祖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为民众获得直接民主提供了重要保障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D.体现了人民主权

4、、轮番而治的特点6.德·耶林《罗马法的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天主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所强调的罗马法的主要作用在于A.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B.由公民法到万民法,首创国际法的概念C.立法保障了民主制度D.《民法大全》的编订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7.“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古代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7能够得出符合材料并与材料观点史论一致

5、的是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B.古罗马的法律原则C.中国古代科举制D.《权利法案》8.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9.1789年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即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着人们,新建立的联邦政府在行使它的权力时,必须时时注意对个人自由的保护。这份《权利法案》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

6、确立B.主要为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C.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标志D.标志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的局限部分解决10.恩格斯在论及清朝同外国列强之间的一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

7、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要求民族独立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只是太平天国的国王,没有推翻清政府,要励精图治;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