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26498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31
《人教必修5《说“木叶”》同步百分测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BatchDoc-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说落木》同步百分测验一.基础检测(25分)1.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A.陆厥(jué)招徕(lái)橘颂(jú)B.寒砧(zhēn)涔阳(qīn)锭药(dìng)C.窸窣(cui)曙光(shǔ)号咷(táo)D.亭皋(gāo)竹筌(quán)干燥(cao)2.选出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A.明月皎皎红花灼灼细雨蒙蒙风度翩翩B.北风萧萧炊烟袅袅红日冉冉红尘滚滚C.奥妙无穷丰富多彩晴空爽朗游子漂泊D.文意棉密情意缠绵文字洗练诗句精彩3.下列对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武功县公安局普集街派出所民警马忠年勇斗歹徒、血染警服的
2、感人事迹在祖国广为传诵。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大家都很熟习的诗句。C.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失言。D.魅力几乎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然而魅力却并不钟情于所有的女人。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明显了。B.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C.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D.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
3、密的叶了。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芬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B.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C.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WTO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D.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二.阅读欣赏(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24分)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
4、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且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
5、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BatchDoc-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它何以会场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
6、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
7、木字就缺少了“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要形象上的2的个艺术特征。6、古代的诗人们在什么场合才用“木”而不用“树”呢?(4分)7、吴均《答柳恽》有“寒风扫高木”的诗句,为什么诗人在这里用“高木”而不用“高树”?(5分)8、曹植《野田黄雀行》有“高树多悲风”的诗句,为什么诗人在这里用“高树”而不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