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磷骨水泥与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的成骨能力研究.doc

钙磷骨水泥与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的成骨能力研究.doc

ID:17426388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31

钙磷骨水泥与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的成骨能力研究.doc_第1页
钙磷骨水泥与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的成骨能力研究.doc_第2页
钙磷骨水泥与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的成骨能力研究.doc_第3页
钙磷骨水泥与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的成骨能力研究.doc_第4页
钙磷骨水泥与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的成骨能力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钙磷骨水泥与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的成骨能力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钙磷骨水泥与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的成骨能力研究【关键词】钙磷  研制新型的,特别是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关节已成为医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若能研制出一种与自体骨形态、结构类似的材料及时重建或修复缺损的骨与关节,并能与受体结合,最终存活而成为患者“自身”的材料,这不仅是生物材料学的发展,也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载体+骨诱导因子(BMP)+生长因子”模式的人工骨已被证实为理想的人工骨生物学材料。笔者设想采用钙磷骨水泥与BMP、TNF-α进行复合,在已钻孔的复合脱蛋白骨关节材料表面涂层及髓腔内填塞,以达

2、到钙磷骨水泥与脱蛋白骨关节移植材料“自锁”。移植后,利用其生物降解特性达到局部持续、高浓度的BMP和TNF-α释放,促进骨愈合。另外,由于钙磷骨水泥无免疫原性,在脱蛋白骨关节表面涂层及髓腔内填充后,是否还可起到早期免疫“封闭”作用,而降低异体脱蛋白骨关节的免疫反应。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的制备(1)兔股骨下端脱蛋白骨(DPB):将新西兰大白兔处死后取双侧股骨下段(保留关节端,长度15mm),经蒸馏水反复冲洗,用20%过氧化氢等反复脱蛋白,乙醚循环脱脂,制成脱蛋白骨关节材料,低温冷冻保存。(2)人重

3、组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所提供。(3)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基因技术研究所提供。(4)钙磷骨水泥(CPC):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5)DPB/rhBMP-2/rhTNF-α的制备:将rhBMP-2/和rhTNF-α粉末按一定比例与重蒸水混合后,在脱蛋白股骨下段髁间钻孔处及近段截骨处四周进行滴注,并置入冷冻干燥机,真空下冷冻干燥后,环氧乙烷消毒。(6)CPC/rhBMP-2/rhTNF-α的制备:将rhBMP-2和rhTNF-α粉

4、末按一定比例与CPC固定液混合后,再与CPC粉末进行调和,在未固化前将CPC添入复合脱蛋白股骨下段髓腔内,并在其表面均匀涂层。  1.2动物模型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年龄1~1.5岁),雌雄不拘,体重3.0±0.5kg,随机分成A(复合有钙磷骨水泥的异体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B(异体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C(单纯异体脱蛋白骨关节移植)3组。麻醉,暴露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用线锯于距关节面15mm处,锯断股骨,采用张力带钢丝加克氏针固定方法将脱蛋白骨关节固定于断端。复位膝关节,修复关节附属韧带,

5、缝合切口,分笼饲养。  1.3检测内容5(1)肉眼观察:分别于术后4、8、12、16周处死实验动物,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局部粘连程度及有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发生,同时在第4周采用游标卡尺测量DBP表面纤维组织包裹厚度。(2)X线照片:各组分别于术后4、8、12、16周于麻醉后行膝关节正侧位摄片。(3)组织学检查:标本截自骨断端和股骨外侧髁关节面,常规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4)透射电镜检查:将标本于3%戊二醛中固定3~4h后,置入0.1%PBS(磷酸缓冲液)中保存,然后EDTA(乙二胺四乙酸)脱

6、钙,锇酸再固定,逐级脱水后环氧树脂包埋,切片,枸橼酸铅和醋酸双氧铀染色后,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  2结果  2.1大体观察A、B组:于术后4周时,见脱蛋白骨表面被薄层纤维组织包裹(见表1),骨断端间有纤维组织连接。第8、12周时,骨断端附近逐渐有骨痂形成。至第16周时,骨断端间被大量环形骨痂包绕,脱蛋白骨与受体骨组织紧密粘着,界限模糊,剥离时可见有散在出血点。膝关节腔内有少量纤维组织粘连,脱蛋白骨关节面仍保持光滑。A组无感染、内固定松动发生。B组有3例发生移植部位化脓性感染(占15%),并导致内固定

7、松动2例。  C组:术后4周时,见脱蛋白骨表面被纤维组织包裹。第8、12周时观察到的骨断端间骨痂在形成速度和量上都明显少于A、B组。至第16周时,脱蛋白骨与受体骨组织间的界限仍然清楚,其膝关节腔内情况与A、B组类似。本组有2例发生局部化脓性感染(占10%),其中1例死亡。  表1第4周时各组纤维组织包裹厚度(略)  注:1A、B组两样本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C组两样本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采用多样本两两比较秩和检验

8、(Nemenyi法)  2.2X线照片各组术后X线片均显示骨断端对位对线良好。  A、B组:术后第4周时,见骨折线清晰,脱蛋白骨密度较正常骨组织稍高。第8、12周后,骨折线趋于模糊,断端间有骨痂形成。第16周时见骨折线消失,断端间大量环形骨痂形成,骨愈合。脱蛋白骨密度已接近正常骨组织。C组:术后第4、8、12、16周的X线片显示,与A、B组相比其在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形成量上均落后于前两者。第16周时,其脱蛋白骨密度与前并无明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