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03771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30
《加入wto后大豆产业的发展的利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豆产业加入WTO后的利弊分析产业简介 大豆不仅是油料、粮食作物,也是工业原料和经济作物。大豆从育种、种植、加工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相当庞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以大豆相关的种植、加工、物流形成的产业链条叫大豆产业。上游产品大豆大豆种子下游产品豆粨大豆油大豆蛋白实用豆制品我国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根据大豆品种特性和耕作制度的不同,我国大豆生产分为五个主要产区:一、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二、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三、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四、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五、两广、云南南部
2、的大豆多熟区。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一、入世分析一、内部优势(Strengths) 企业的内部优势一般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通常表现为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了解企业的内部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扬长避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每家龙头企业都有各自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些企业也有几种共同的内部优势。 1.成本领先优势 在用工方面,雇工成本较低。在用地方面,黑龙江省属于地广人稀的省份,人口密度仅为81人/平方公里,仅为上海的3%,因而土地的获
3、取成本低。所有这些都会使龙头企业以低成本参与市场竞争。这种低成本优势可以使得龙头企业在价格制定策略上有着比非龙头企业更广阔的空间,容易取得竞争优势。 2.自然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高达43%,高于中国平均水平1.5倍,是森林覆盖率最高、森林面积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等四大水系,兴凯湖、镜泊湖等著名湖泊为全省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7600万亩草原,1.74亿亩耕地等都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基地,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从源头上得到了保障。二、内部劣势(Weaknesses) 企业不能只是
4、关注内部活动的哪些组成部分在经营中是最重要的,同时必须考虑影响这些组成部分成功发挥作用的限制因素。 1.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不高 在龙头企业建设上,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有的虽然从形式上看,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现代企业的公司制管理模式,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运作中仍然沿用传统的规章制度。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形成,经营管理仍然十分粗放。不解放思想,不转变观念,就很难谈到龙头企业的生机和发展。www.taojz.com,淘金者 2.龙头企业规模偏小 在我国农业“小生产、大
5、市场”的格局下,规模经营具有适应农业特定市场结构,增强生产者抗衡市场风险、提高农业企业获利能力的积极意义。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规模和实力与国外或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差距较大。规模偏小严重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研、市场地位及市场竞争能力。 3.技术劣势 技术变迁是农业增长所依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受一些条件制约,不少龙头企业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而产品档次偏低,缺乏自有品牌,附加值不高。由于技术创新条件与能力方面巨大差距的存在,阻碍着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6、 三、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企业的外部机会是指企业所处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这些有利因素如果能被龙头企业加以利用,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机会。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一种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以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内市场国际化,跨国公司等纷纷登陆中国。这在给黑龙江省企业带来威胁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2.产品对外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国产品的国际需求将会有所
7、减缓,但也为我国提升产品出口质量提供了机遇。尽管我们国家的产品质量整体提升,但与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安全消费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行业标准化生产,杜绝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3.金融危机的蔓延 金融危机是优势企业扩张的良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现在许多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困难。国家在产业振兴规划中也鼓励企业并购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企业而言,现在正是整合的大好良机。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龙头一拉动,就把经济拉动了,对整个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影响,龙头企
8、业才能在危机中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产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政府的政策 为了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冲击,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消费、扩大投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