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390634
大小:4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30
《法华三昧忏仪(1卷)〖 隋 智顗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法华三昧忏仪(1卷)〖隋智顗撰〗大正藏No.1941法华三昧忏仪 隋智顗撰 1卷 法华三昧忏仪勘定元本序 宋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述 圣教浸远文句舛错。由传者浮昧。若不校其同异。明示得失日增月甚遐丧真味。法华三昧仪者。天台大师瓦官亲笔。盖止观第三三昧所指别行。即其文也。若夫启迪后学为时所宗。破障坏魔入佛境界。与夫文殊普贤并驱宝辂。游方至极者。实惟斯渐矣。患其稍易旧章或亡精要。且十科行轨理观为主。傥一以误九法徒施。有于坐禅观法加成五句者。今列示之。文云。为因心故心。为不因心故心。为亦因心亦不因心故心。为非因心非不因心故心(元文)为非非因心非非不因心故心(近加)且山家凡约句法用
2、观秖但至四。未知五句出自何文。又当推检之际。第五句下准何为境。如何用观。辅行自云。彼别行文但推四句。故今文中广修象观以广于彼(辅行正文)况彼象观犹是历事。而正观一门全今四句。岂应疑误彼之大体哉。而复辄引经文系乎卷末。滥回粗注错其篇内。细碎之失莫得而举也。故今直勘元本刻板印行。庶存先制。而今而后。求三昧者欲传斯文。请固存此序用以区别。 法华三昧忏仪(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礼法华经仪式) (隋瓦官寺沙门释智顗辄采法华普贤观经及诸大乘经意撰此法门流行后代)。 明三七日行法华忏法劝修第一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诵大乘经者。欲修大乘行者。发大乘意者。欲见
3、普贤菩萨色身者。欲见释迦牟尼佛多宝佛塔分身诸佛及十方佛者。欲得六根清净入佛境界通达无阂者。欲得闻十方诸佛所说。一念之中悉能受持通达不忘。解释演说无障阂者。欲得与文殊师利普贤等诸大菩萨共为等侣者。欲得普现色身一念之中不起灭定遍至十方一切佛土供养一切诸佛者。欲得一念之中遍到十方一切佛刹。现种种色身作种种神变。放大光明说法度脱一切众生。入不思议一乘者。欲得破四魔。净一切烦恼。灭一切障道罪。现身入菩萨正位。具一切诸佛自在功德者。先当于空闲处。三七日一心精进入法华三昧。若有现身犯五逆四重失比丘法。欲得清净还具沙门律仪。得如上所说种种胜妙功德者。亦当于三七日中。一心精进修法华三昧。所以者何。此法华经是
4、诸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行大直道无留难故。如转轮王髻中明珠不妄与人。若有得者随意所须种种珍宝悉皆具足。法华三昧亦复如是。能与一切众生佛法珍宝。是故菩萨行者应当不计身命。尽未来际修行此经。况三七日耶。问曰。佛道长远。三七日修行当有何益。答有三种益。在下当说。 明三七日行法前方便第二 (修行有二种。一者初行。二者久行。教初行者当用此法。教久修者依安乐行品)。 夫一切忏悔行法。悉须作前方便。所以者何。若不先严净身心卒入道场。则道心不发行不如法。无所感降。是故当于正忏之前。一七日中先自调伏其心息诸缘事。供养三宝严饰道场。净诸衣服一心系念。自忆此身已来及过去世所有恶业。生重惭愧礼佛
5、忏悔。行道诵经坐禅观行。发愿专精。为令正行三昧身心清净无障阂故。心所愿求悉克果故(亦须诵下诸忏悔文。悉令通利)。 明正入道场三七日修行一心精进方法第三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 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心。我于今时乃至满三七日。于其中间当如佛教一心精进。所以者何。若心异念即杂诸烦恼。名不清净。心不净故。岂得与三昧正道相应。是故自要其心不惜身命。一心精进。满三七日。问曰。众生心相随事异缘。云何能得一心精进。答曰。有二种修一心。一者事中修一心。二者理中修一心。事中修一心者。
6、如行者。初入道场时即作是念。我于三七日中。若礼佛时当一心礼佛。心不异缘。乃至忏悔行道诵经坐禅。悉皆一心。在行法中无分散意。如是经三七日。是名事中修一心精进。二者理中修一心精进。行者。初入道场时应作是念。我从今时乃至三七日满。于其中间诸有所作常自照了。所作之心心性不二。所以者何。如礼佛时心性不生不灭。当知一切所作种种之事。心性悉不生不灭。如是观时见一切心悉是一心。以心性从本已来常一相故。行者能如是反观心源心心相续。满三七日不得心相。是名理中修一心精进法。 明初入道场正修行方法第四 行者初入道场。当具足十法。一者严净道场。二者净身。三者三业供养。四者奉请三宝。五者赞叹三宝。六者礼佛。七者忏
7、悔。八者行道旋绕。九者诵法华经。十者思惟一实境界。行者于三七日中日夜六时。初入道场一时之中当具足修此十法。于后六时一一时中。当略去请佛一法。余九法悉行无异(明此十法之中。有但说施为方法。有教运心作念。有教诵文章句口自宣说。行者当好善取意而用。未必并须诵此文也)。 第一明行者严净道场法 当于闲静之处。严治一室以为道场。别安自坐之处。令与道场有隔。于道场中敷好高座。安置法华经一部。亦未必须安形像舍利并余经典。唯置法华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