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387125
大小:2.72 MB
页数:452页
时间:2018-08-30
《明清家训族规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緒論第一節家訓族規概說一、沿革「家」是中國傳統社會最底層的自保自固單位,是興衰、榮辱相關的共同體。在中國長期專制政治的時空背景下,古今高明之家為謀求自家永續經營與發展,往往立言以訓誡子孫,因而產生獨特的家訓族規類文獻。根據周法高的研究,家訓文學的來源約有下列三種:一是古人的「戒子書」與「家誡」一類的作品;二1是古人的「遺令」或「遺戒」;三是古人自敘生平的「自敘」。由此角度觀之,廣義的家訓可上溯至先秦《逸周書》中的〈文王訓武王〉,《尚書》中的〈周公戒2子伯禽〉、〈孔子訓子孔鯉〉,以及《周易》
2、、《詩經》等亦蘊含家訓之義的篇章。兩漢時代,劉邦〈手敕太子〉、東方朔〈誡子〉、馬援〈戒兄子嚴、敦書〉、鄭玄3〈戒子益恩書〉等,均為家訓名篇。魏晉南北朝時期,遭逢亂世的士大夫們曾帶動撰寫家訓、家誡的熱潮。例如:王肅、王昶、嵇康、李秉等著《家誡》,諸葛亮、羊祜、王僧虔等著《誡子書》,45顏延之有《庭誥》,另有敦煌寫本《太公家教》刊行。此類著作不勝枚舉。但1周法高,〈家訓文學的源流(下)〉,《大陸雜誌》,第22卷第4期(1961年3月),頁116。2參見徐梓,《家範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年),頁43-45。劉劍康,〈論中國家訓的起源--兼論儒學與傳統家訓的關係〉,《求索》,2000年第2期,頁110。3參見周法高,〈家訓文學的源流(上)〉,《大陸雜誌》,第22卷第2期(1961年1月),頁33-34。4同前引註,頁34。5周法高認為家訓體制可溯源至《太公家教》。見周法高,《顏氏家訓彙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四十一(臺北:中央研究院,1960年),頁183。徐梓卻主張:「《太公家教》雖以家教為名,實際上是家庭啟蒙教育讀本,家範的性質尚屬其次。」見徐梓,《家範志》,頁1
4、30。12明清家訓族規之研究其篇幅仍小、卷帙單薄。及至隋初,顏之推《顏氏家訓》以專著形式問世,標舉原則性綱目,詳述立身、治家之法,家訓類文獻之典範始告確立。唐人也頗重視67治家禮法,相傳柳玭《家訓》、狄仁傑《家範》、韓休《家訓》、穆寧《家令》89,具為佳作。至宋代,碩學名儒多有家訓之作,司馬光《家範》、趙鼎《家訓10111213筆錄》、陸游《放翁家訓》、袁釆《袁氏世範》、葉夢得《石林家訓》,皆曾廣為流傳。明代以降,不僅家訓類專著數量大增,而且誠如陳捷先、宋光宇所云:「到了明朝,隨著譜學的進步與發
5、展,家訓成為譜書中重要的部份,好的14譜書必有家訓。」「明清兩代,家譜與家訓一起昌盛,而且兩者有合而為一的15趨勢。」至於族規之淵源,可追溯至東漢。《三國志‧魏書》載:漢末田疇率族人數百,入徐無山避難,他曾訂立有關殺傷、犯盜、爭訟等方面規約二十餘條,以管16理族人。而傳於今日最古老的成文族規,當推陳崇於唐昭宗大順元年(890年)6(宋)歐陽修,宋祁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新唐書‧柳玭列傳》(臺北:鼎文書局,1992年),卷163,頁5026-5027。7(宋)歐陽修,宋祁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
6、新唐書‧藝文志》,卷59,頁1540。8(宋)歐陽修,宋祁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新唐書‧穆寧列傳》,卷163,頁5015。9(宋)司馬光,《家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696冊。10(宋)趙鼎,《家訓筆錄》,收入《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第33冊。11(宋)陸游,《放翁家訓》,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33冊。12(宋)袁釆,《袁氏世範》,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33冊。13(宋)葉夢得,《石林家訓》,收入《叢書集成續編》
7、(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第78冊。14引自陳捷先,〈清代族譜家訓與儒家倫理〉,收錄於聯合報文化基金會國學文獻館主編,《第二屆亞洲族譜學術研討會會議記錄》(臺北:聯經出版社,1985年),頁161-162。15引自宋光宇,〈試論明清家訓所蘊含的成就評價與經濟倫理〉,《漢學研究》,第7卷第1期(1989年6月),頁200。16(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三國志‧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卷11,頁341。第一章緒論317訂立的《江州義門陳
8、氏家法》。據費成康等人分析,唐末以降,若干家訓已漸分流,「一類沿著傳統的體例,繼續作為純粹的家訓。⋯⋯另一類增入對違犯者要予以懲罰的規定,如司馬光的《居家雜儀》,實際已成家規,并成為家法族規18的一大源頭。」但在宋元時期,除個別義門宗族陸氏、鄭氏外,一般宗族仍少19制定族規。明清以來,隨著宗族組織的不斷強化,旨在約束族眾的族規,亦成為譜牒要項而蓬勃發展。二、釋義概略而言,家訓與族規並無嚴格界線,其內容皆為教導族眾及其子孫應有的生活態度,與治家、處事等傳世智慧,只是表述方式略有不同。前者屬於勸導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