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

【历史】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

ID:17383369

大小:137.8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30

【历史】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_第1页
【历史】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_第2页
【历史】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_第3页
【历史】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_第4页
【历史】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各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6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2.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

2、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B.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C.君主专制统治需要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3.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

3、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4.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有明显错误的是(  )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B.《论西汉察举制的实行及其影响》11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5.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4、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6.《盐铁论·水旱》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下列有关汉代农业与铁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汉代B.铁器的使用使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C.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当时的农业生产    D.汉代农业生产完全依靠铁制农具7.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 )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8.《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

5、:“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9.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1110.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6、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1.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孔子创立儒家学说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C.董仲舒提出“罢黜

7、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D.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提出“信仰得救”的主张1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13.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