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ID:17382513

大小:32.9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30

【历史】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1页
【历史】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2页
【历史】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3页
【历史】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4页
【历史】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2、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2.某班学生看到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介绍“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于是就此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下列说法的对错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

3、现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丙对,丁错3.《唐律疏议·名例》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对这句话的本质解读准确的是A.德礼是政教的根本,刑罚是政教的辅从B.德礼和刑罚相结合,构成完美的唐朝法C.唐律融合儒法思想,重视道德教化作用D.唐律以教化为目的,体现德主刑辅特点4.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

4、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寒素洁北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5.《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10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

5、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6.“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7.《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

6、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8.1793年,(英国调派使臣到中国,提出互市、租地等要求——引者注。)乾隆皇帝在给英国使臣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尺土,俱为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且

7、天朝亦无此体制,此事尤不便准行。”但到了1901年,清政府公布议和诏书上谕,居然提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政策。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屡经列强的侵略打击,清政府完全丧失了对外抵抗的信心和意志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政府认识到开放的必要性C.面对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清政府想以此获得帝国主义的支持D.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逼迫与威胁9.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庚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

8、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以下不符合粱启超意思的是A.李鸿章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