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ID:17373764

大小:11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30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大全_第1页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大全_第2页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大全_第3页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大全_第4页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大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孔树脂吸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一、〖大孔吸附树脂的说明书、规格、标准〗2二、〖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3三、〖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5四、〖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条件和解吸附条件的选择〗6五、〖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9六、〖大孔吸附树脂的工艺验证〗12七、〖大孔吸附树脂的再生及使用有效期〗13八、〖大孔吸附树脂的残留测定〗14-13-一、〖大孔吸附树脂的说明书、规格、标准〗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新型非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选择性吸附有机化合物的能力,其吸附作用是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等完成的,被广泛应用于药学领域,如抗生素的提取分离、天然产物的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提

2、取分离和复方制剂中杂质的去除等。大孔吸附树脂是以苯乙烯和丙烯酸酯为单体,加入二乙烯苯为交联剂,甲苯、二甲苯为致孔剂,它们相互交联聚合形成了多孔骨架结构。树脂一般为白色的球状颗粒,粒度为20~60目,是一类不含离子交换集团的交联聚合物,它的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不受无机盐类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的影响。树脂吸附作用是依靠它和被吸附的分子(吸附质)之间的范德华引力,通过它巨大的比表面进行物理吸附而工作的,使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及其分子量大小可以经一定溶剂洗脱而分开达到分离、纯化、除杂、浓缩等不同目的。由树脂提供方制订并向应用方提供。技术要求内容包括:1.

3、规格标准标准内容应包括:名称、牌(型)号、结构(包括交联剂)、外观、极性;粒径范围、含水量、湿密度(真密度、视密度)、干密度(表观密度、骨架密度)、比表面、平均孔径、孔隙率、孔容等物理参数;未聚合单体、交联剂、致孔剂等添加剂残留量限度等参数;用途及相关标准文号等。2.使用说明书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树脂性能简介、主要添加剂种类与名称;未聚合单体,交联体、主要添加剂是否残留及残留量控制方法与限量检查方法;树脂安全性动物试验资料,或其它能证明其安全性的试验资料;使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树脂有效使用期的参考值;生产厂家及生产许可证等合法证件。大孔树脂使用注

4、意事项1)该树脂含水70%左右,湿态0℃以上保存。严防冬季将球体冻裂。2)该树脂物化性能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不降解,热失重温度266℃。3)树脂使用前,需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程度不同的预处理,是将树脂内孔残存的惰性溶剂浸除。树脂预处理方法是在提取器内加入高于树脂层10cm的乙醇浸渍4小时,然后用乙醇淋洗,洗至流出液在试管中用水稀释不浑浊时为止。最后用水反复洗涤至乙醇含量小于1%或无明显乙醇气味后即可用于生产。(我厂药用树脂已经过了深程度处理,一般可直接用于生产)4)生产中建议树脂装填高度2米左右,吸附流速4-10米/小时(1-4BV/小时)。解吸剂可选用乙

5、醇、甲醇、丙酮等。5)-13-树脂强化再生方法:当树脂使用一定周期后,吸附能力降低或受污染严重时需强化再生,其方法是在容器内加入高于树脂层10cm的3%-5%盐酸溶液浸泡2-4小时,然后进行淋洗通柱。继用3-4倍树脂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溶液通柱,然后用净水洗至接近中性;再用3%-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4小时。最后淋洗通柱,用同浓度的3-4倍树脂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通柱,最后用净水清洗至PH值为中性,备用。二、〖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新型的非离子型高分子吸附剂,树脂通常依其极性分为非极性、弱极性、极性三类,树脂的结构一般为苯乙烯、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丙

6、烯酸或氧化氮类。树脂吸附性能的优劣是由其化学和物理结构决定的,同一型号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能力有差异。例如对于LD605型吸附树脂对有效部位吸附能力强弱的规律为:以药材计生物碱>黄酮>酚性成分>无机物。不同树脂结构对不同物质的吸附效果不同。一般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符合一下规律:非极性物质在极性介质(水)内被非极性吸附剂吸附,极性物质在非极性介质中被极型吸附剂吸附,带强极性基团的吸附剂在非极性溶剂里能很好的吸附极性化合物。聚苯乙烯型树脂一般适用于非极性和弱极性物质的化合物如皂苷类和黄酮类;聚丙烯酸类树脂,一般带有酯基或酰氨基,对中极性和极性化合物如黄酮甾醇和酚类的吸附较

7、好。筛选方法:根据被分离的有效部位不同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树脂种类进行分离纯化,树脂种类的筛选可用比上柱量、比吸附量、比洗脱量等指标来衡量。目前,研究中多用静态吸附法或动态吸附法进行测定,且往往以其中一种方法得出结论的居多。事实上,静态吸附法以比表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动态吸附法以孔径大小为主要影响因素,故很可能出现二者结论不一致的情况。李氏等在考察HA-1、HA-2型树脂对阿霉素吸附量时,就曾发现在静态吸附实验中,HA-2的吸附率略高于HA-1,而在动态吸附实验中这一次序被颠倒了过来。其原因可能是在静态吸附实验中,孔径相近时HA-2的比表面积较大,因而吸附率高。

8、在动态吸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