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324484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0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动后勤工作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产业。”,随后,中央六部委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自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它的主要目的是使高校摆脱办社会的负担,从而使高校领导可以专心致志地抓教学科研,同时降低后勤运行成本,并获得良好的后勤保障服务,其根本目的是为更好地满足高校发展、师生消费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其基本思路是通过管理体
2、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逐步取消高校办后勤的职能,建立起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并融入到国家统一市场体系中,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变过去“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状况,最终目标是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督”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根据中央六部委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要求,这场改革分两步实施:第一步,从1999年至2000年,所有高校的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资源及操作运行,都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组成
3、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学校后勤服务实体,第二步,从2000年底到2002年底前后,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合适范围内组建跨高校的后勤服务集团,以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等形式承担本地区范围内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并将以前从高校分离出来的后勤服务实体通过并入、托管、联办、连锁、股份合作等形式进入此类集团,彻底分离后勤服务实体,使其真正独立于高校,融入社会。改革之前,对高校后勤状况最基本的描述是:“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学校对后勤“统、管、包”,后勤对学校“等、靠、要”。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归根结
4、底是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所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经过十年的改革,全国高校后勤服务系统已基本实现了与高校行政系统的分离,但这种“分离”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分离”,是“剥而不离”,应该说当初规范分离的改革设想,至今十年尚未成功。特别是近几年的改革步伐明显放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全国除极少数高校外,仍然是一校一户办后勤,各高校仍旧是各自后勤实体的唯一股东,一校一户办后勤的局面只是管理形式发生了变化。Hightideagai
5、nstCCPbloodyanTomb,CommunistPartymembersandpartoftheexposedTombareavacatedbyprogressiveyouth.IvisitedinBeijingin1985whenitwasoldundergroundcomrade,sisterofYaoZhiyingYaoMuzheng(thenDeputyDirectoroftheexternaltrademagazineforthepromotionofinternationaltrade,d
6、eshengmenWai,theReed剥而不离甲乙方主体不平等领导环节复杂甲乙方关系不顺畅不利于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模拟甲乙的校内分开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弊端图2-2我国目前高校最为普遍采取的后勤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目前国内最为普遍的后勤管理体制是“模拟甲乙的校内分开型”,这种管理体制的特点是:把学校后勤按照职能一分为二,分别由后勤管理处及后勤实体(或后勤集团)两个部门承担,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行使甲方权利,后勤实体为乙方,负责后勤实体具体的经营管理。但这种甲、乙方关系是模拟的,或者说是认
7、为划分的,甲、乙方并不是两个完全平等的主体。这种后勤管理体制作为改革初期的过渡阶段是无可非议的,其对改革学校办学模式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但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弊端也是不可回避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应尽快予以改革,其弊端概括如下:1、剥而不离。作为后勤服务实体的乙方,由于产权因素,并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质上仍是学校下设的一个机构,并未真正从学校这个母体中剥离出去。因此,高校领导还不那从繁杂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另外,作为学校下设机构的乙方,因为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法人资格,因而也不能独立承担相应的民事
8、责任,高校依然承担着办企业的风险。2、甲乙方主体不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后勤管理处是代表学校行使甲方权利,而作为乙方的后勤实体本身只是学校的一个下设机构,这种不对等的合同主体,形不成真正的契约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因为甲、乙方在合同谈判的过程中,乙方最终要“以大局为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