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无源中继在广播电视覆盖网建设中的应用

微波无源中继在广播电视覆盖网建设中的应用

ID:17322584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30

微波无源中继在广播电视覆盖网建设中的应用_第1页
微波无源中继在广播电视覆盖网建设中的应用_第2页
微波无源中继在广播电视覆盖网建设中的应用_第3页
微波无源中继在广播电视覆盖网建设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微波无源中继在广播电视覆盖网建设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波无源中继在广播电视覆盖网建设中的应用在广播电视覆盖网建设中,遇到地形复杂、天然障碍、交通不便、电力缺乏的情况下。有时采用微无源中继来进行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提供电视转播台或有线电视台、站的信号源,不失为一种既经济又卓有成效的技术方案。采用微波无源中继,不需要架设电力线,修筑公路,也不需要进行频繁的监测和维护工作,比常规的微波中继站的建设费用节省50%以上。即使在交通方便电力设施完善的地方,设置微波无源中继站也有一定实用价值。1、微波无源中继站的基本原理及实拖条件微波通信线路是在地球表面建立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收发信站,它们的天线彼此处在无线电波的视距

2、范围内。由于地球表面是弯曲的,两相邻站间又有地形起伏的障碍,所以邻站间距一般在40~50km,大多数中间站的作用实际上不过只是恢复输入或输出信息的直视性。一一般的微波中继站都安装有一套收发信机,从经济观点考虑,最好是把传输线路的某些中继站改换成无源中继站。无源中继站没有任何机器,接收和发射是由天线系统按一定方式来完成的,从而可大大减少建筑和维护费用。微波无源中继站,只要与两端的端站直视,基本条件就具备。但对于微波干线,为了保证下一个中继站有足够的信号电平,必须使无源转发器的增益系数接近于一般有源中继站的增益系数,这时的无源中继站天线系统增益应比有源中继

3、站天线系统增益高30~35dB,这是难以做到的。这种条件下,一般不再采用微波无源中继站。2、微波无源中继站的类型微波无源中继站通常采用抛物面式无源中继和反射板式无源中继两种类型。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大多采用双抛物面天线式无源中继,利用一副双抛物面天线接收信号,用另一副双抛物面天线向下一站发送信号。这种类型的微渡无源中继站安装简易,调整方便,工作稳定,不受收发两站路径与中继站夹角的限制。双抛物面天线无源中继站可利用极化选择器将前站送来的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在中继站进行极化转换,此来减小传播条件变化而引起的衰落ofwork,relationships,

4、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特别是无源中继站处于线路路径的直线上时极化的转换可以减小线路的多径衰落。4、微波无源中继站的组成微波无源中继站的主要设

5、备是双抛物面天线和双抛物面天线之间的连接件。5、微波无源中继站传输线路微波无源中继站传输线路是由终端站和无源中继站组成的。终端站的任务:一是把广播电视信号调制成中频信号,然后再变换成微波信号发射出去;二是将接收到的微波信号,解调出广播电视信号,供电视转播台和有线电视台站使用。5.1站址的选择终端站多数设在原有的建筑物内,抛物面天线安装在楼顶或铁塔上。中继站的天线要与终端站直视,不得有任何障碍物存在。微波射束受两站之间的地形和障碍物的影响。在大气中,微波射束通常沿着一条在垂直面内稍微弯曲的路径传播,这是由于大气的介电常数随高度的变化,射束在垂直面内产生折

6、射,一般稍为弯向下方,囤此,无线电波的视距实际上被延长了。由于对介电常数起主要作用的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的变化,折射的程度也随时在改变。微波射束在擦过障碍物的地方产生绕射,绕射刃形障碍物时,将产生6dB损耗;射束通过树木所引起的损耗接近6dB;射束擦过地表面和水面时,产生的损耗最大。为了减小徽波射束的绕射损耗。微波路径应该设计成在大气条件最坏时仍有比擦过障碍物大的余隙。5.2微波路径的余隙在分析微波传播时,对于绕射、折射、反射以及地形和障碍物的影响等现象,用“费涅尔区”来衡量。传播余隙表示在传播路径的剖面图上,地形起伏的最高点与收发天线连线之间的距离。

7、为了保证自由空间传播,必须使沿路径上所有障碍物离开射束中心线至少0.6Hţ。Hţ是障碍物所在点在第一“费涅尔区”半径。在传播路径中任意的第一费涅尔区半径Hţ可按式(1)计算Hţ=17.3(1)式中:Hţ:第一费涅尔区半径(m);d1:从路径的一端到反射点的距离(km);d2: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

8、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