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狂欢式网络戏谑文化下网络群体的构成、特征及表现

分析狂欢式网络戏谑文化下网络群体的构成、特征及表现

ID:17311068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9

分析狂欢式网络戏谑文化下网络群体的构成、特征及表现_第1页
分析狂欢式网络戏谑文化下网络群体的构成、特征及表现_第2页
分析狂欢式网络戏谑文化下网络群体的构成、特征及表现_第3页
资源描述:

《分析狂欢式网络戏谑文化下网络群体的构成、特征及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狂欢式网络戏谑文化下网络群体的构成、特征及表现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学李杉【摘要】通过接触可知,近几年网民在互联网上语言表达方式具有一个重要且明显的特征,即以戏谑的图文声像形态呈现内心感受,通常通过强烈的反差或鲜明对比形成,借反讽暗喻表达对当下事件或者大环境的不满,使中国互联网形成一个特殊语境。本文通过归纳2012年十大网络模因,摘取其中几个事件案例进行分析,探索网络戏谑文化参与主体构成网络群体的构成、特征及表现。【关键词】网络戏谑文化;狂欢式;网络群体;意见领袖一、语言狂欢式据华尔街日报消息,2012年我国网络十大模因已经出炉,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我们受够了;②休假式

2、治疗;③Free_____;④刘波很忙;⑤为名画穿衣;⑥62%;⑦表哥;⑧你幸福吗?;⑨理论准备不足;⑩航母style。依据网民所戏谑的对象可以归纳分为以下几类:①政治相关的事件争议:刘波很忙,表哥;②政治相关的人物话题争议:休假式治疗,Free_____;③政治相关的学术话题争议:62%,理论准备不足;④媒体作为争议:为名画穿衣,你幸福吗?⑤地域政治文化差异争议:我们受够了;⑥非讽刺性娱乐:航母style.其实每个词条背后都有复杂的政治、舆论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交互影响,以上分类只是为了突出网民们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分类的前三项均与时政话题相关紧密,而对媒体作为的争议建立

3、在国内网民一直以来对于媒体进行质疑的感性及理性基础,对地域政治文化差异的争议亦与对政策的态度相关。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到:“人们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与之不谋而合的是巴赫金所提出的狂欢化理论。狂欢式,意指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礼、形式的总和,它是一种没有舞台,不分演员和观众的游艺。巴赫金分析了狂欢式的四个范畴:①等级制取消,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自由、率真、随意而亲昵的新型关系,人们的行为、姿态、语言都从阶级、年龄和贫富差异中解脱;②一种插科打诨式的情景喜剧;③俯就,一切被狂欢体以外的等级世界观所禁锢、分割、弃绝的东西又重新结合,神圣/粗俗,崇高/

4、卑下,明智/愚蠢等二元对立重新订立盟约;④粗鄙,一种渎神式的、降格的与肉体下部相连的摹仿与讥讽。当狂欢式转化为文学的语言时,就是所谓的狂欢化。巴赫金始终坚持以官方文化为参照系来阐释民间文化,认为民间文化以诙谐形式与教会和官方严肃文化相抗衡,民间节庆活动的狂欢仪式完全摆脱了教会和官方的束缚,崇高的东西被降格和贬低、物质化。人体下部的意义得到彰显,民间文化通体弥漫着与官方文化对立的气息,/在狂欢化的世界上,一切等级都被废除了,一切阶级和年龄都是平等的。[1]网络是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在这个虚拟环境中,每一位网络使用者既可以是受传者,亦可以是传播者,通过公共交流平台参与事件

5、讨论,传播速度相当迅捷。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下必然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受传与传播群体,否则难以造成广泛的社会效应。由此可见,分析网络戏谑文化成因的主观因素时离不开对参与讨论群体的心理进行分析,探讨驱使群体以一种狂欢式的戏谑态度在网络语境下宣泄不满的动机,这亦与各个事件所连结的情感积累息息相关。二、“狂欢化”的网络戏谑文化下的网络心理群体1.网络心理群体的构成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分析过“心理群体”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

6、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这一概念,心理群体一旦形成,它就会获得一些暂时性的然而又十分明确的普遍特征。勒庞认为,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

7、是群体的表现可以因环境而异表现得比个人更好或更差,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在他看来,群体也是易受暗示并且轻信事物的。[2]但是网络用户通常并不是普通意义上集合在某个场所的群体,相较于勒庞所援用的19世纪群众运动事例,传播模式早已由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互动,每一位网民拥有自主选择所关注话题和方向的能力,群体中的个性更为突出强烈,所以称之为“网络心理群体”,与勒庞所分析的“心理群体”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在网络语境中,一种“狂欢化”的网络戏谑文化显而易见。在2012年十大模因中,与政治相关的话题达到九个,而这九个词条或多或少带有讽刺意味。下面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