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

ID:1726058

大小:3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13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_第1页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_第2页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_第3页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_第4页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证券金融金融研究论文题目: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它有两个具体表现:一是价格指数出现负值;二是负值状态持续半年以上。自1997年10月开始,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一路下跌,1998年4月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开始负增长,1998年全年,这两个物价总水平都出现了改革开放20年以来的首次年度负增长。进入1999年市场物价继续走低,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2%,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8%,可见,

2、我国正处于通货紧缩时期。  一、形成通货紧缩的深层原因  通货紧缩的出现,有其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通货紧缩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严重失衡,商品供给大于需求,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导致潜在的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结构错位较大,大量的潜在的产品供给得不到实现而沦为无效供给,造成商品价格水平较长时期处于低位徘徊的局面。  通货紧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目前特有的体制矛盾与结构矛盾爆发的结果。  (一)体制缺陷。  第一、企业产权制度缺陷。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我

3、国目前90%的国有企业仍然是独资形式,停留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阶段形成的拥有相当经营自主权,只负盈不负亏的体制水平上,只有10%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向多元投资主体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转化。实际上这种制度转化也是很不彻底的,表现在各投资主体的股权代理关系扭曲,企业资产控制权、资产剩余控制权,资产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残缺上:作为国有企业所有权代表的国家,授权企业法人和企业内部职工代理经营企业资产,这种承包经营是为了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但产权的国有形式,其剩余控制权归属企业内部人,剩余索取权却归属于国家,这种典型的产权残缺使企业经

4、营决策者为自己及内部人谋利益,追求企业内部人的效用目标,偏离所有者的财富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受到破坏。另一方面,企业承包责任人名义上可以由推荐、选举、招投标方式产生,但实际上,企业承包人多数是由主管部门任命产生的(占81、5%,1999年数据),这使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政府的“附属物”,无法摆脱政府对其生产经营的行政干预,难以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得企业的经营机制与市场需求极不适应,市场调节力弱,价格机制呆滞,竞争力较差,奖金周转慢,产品质量下降,成本上升等,产不适销,造成生产与需求脱节、效益严重滑坡,产品大量

5、积压。产品积压,生产被迫压缩,这样企业困境的不断加深,是经济收缩持续下去的原因。  第二、经济活动的扩张机制缺陷。  经济活动的扩张,在适应需求的前提下还应建立在提高生产技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的基础之上,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产权不明确,风险约束机制失效,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使得这些企业为了保持增长,只能依靠大量增加投资来扩大规模,增加产出而置市场的供求状况不顾,反正“赚了归自己,亏了归国家”,使得超高速投资成为支撑9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的最直接原因。其结果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这种简单重复建设导致社会资源严重浪费,无法发挥其应有效用。据

6、统计,90年代以来,每年新上3万个建设项目,大约有1/3项目亏损,1/3项目取得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每年将近5000亿元投资没有发挥效益。如此低下的投资效率,实在无法使增量资源实现有效配置,而且重复建设的矛盾在短缺经济的情况下暴露不出来,只有在过剩时重复建设的隐患才全部暴露出来。所以随着“软着陆”的实现,投资规模的缩减,泡沫破灭,企业立即陷入困境。巨大的生产能力过剩进而导致产品供大于求,企业负债增加,效益下滑,而靠扭曲生产要素价格,靠大量资金投入推动的生产模式越来越难以维持,因而盲目过度的竞争不可避免,供大于求的局面下物价自然下调。  第三、

7、企业退出机制缺陷。  市场化的退出机制,包括转产、兼并重组和破产引起的企业消亡,即存量资源的再配置。通过兼并重组,可以使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管理水平及扩大市场范围等具有正向效应。破产机制的健全,对于减少企业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损耗,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对破产存在偏差认识,产权的不可转让性也妨碍着企业的购并重组,在我国,国有经济各个企业之间可能有某种交换,但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交换,因为不存在所有权的转移,例如国家可以要一个盈利的国有企业去“兼并”另一家亏损的国有企业,但其实这里的“

8、兼并”并不是市场交换意义上的“兼并”,实际上只不过是国有企业间的组织合并。这使产业结构呈现难以调整的刚性:相当多的企业生产能力过剩,设备闲置严重而又无法转产,形成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证券金融金融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证券金融金融研究论文题目: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它有两个具体表现:一是价格指数出现负值;二是负值状态持续半年以上。自1997年10月开始,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一路下跌,1998年4月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开始负增长,1998年全年,这两个物价总水平都出现了改革开放20年以来的首次年度负增长。进入1999年市场物价继续走低,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2%,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8%,可见,

2、我国正处于通货紧缩时期。  一、形成通货紧缩的深层原因  通货紧缩的出现,有其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通货紧缩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严重失衡,商品供给大于需求,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导致潜在的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结构错位较大,大量的潜在的产品供给得不到实现而沦为无效供给,造成商品价格水平较长时期处于低位徘徊的局面。  通货紧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目前特有的体制矛盾与结构矛盾爆发的结果。  (一)体制缺陷。  第一、企业产权制度缺陷。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我

3、国目前90%的国有企业仍然是独资形式,停留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阶段形成的拥有相当经营自主权,只负盈不负亏的体制水平上,只有10%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向多元投资主体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转化。实际上这种制度转化也是很不彻底的,表现在各投资主体的股权代理关系扭曲,企业资产控制权、资产剩余控制权,资产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残缺上:作为国有企业所有权代表的国家,授权企业法人和企业内部职工代理经营企业资产,这种承包经营是为了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但产权的国有形式,其剩余控制权归属企业内部人,剩余索取权却归属于国家,这种典型的产权残缺使企业经

4、营决策者为自己及内部人谋利益,追求企业内部人的效用目标,偏离所有者的财富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受到破坏。另一方面,企业承包责任人名义上可以由推荐、选举、招投标方式产生,但实际上,企业承包人多数是由主管部门任命产生的(占81、5%,1999年数据),这使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政府的“附属物”,无法摆脱政府对其生产经营的行政干预,难以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得企业的经营机制与市场需求极不适应,市场调节力弱,价格机制呆滞,竞争力较差,奖金周转慢,产品质量下降,成本上升等,产不适销,造成生产与需求脱节、效益严重滑坡,产品大量

5、积压。产品积压,生产被迫压缩,这样企业困境的不断加深,是经济收缩持续下去的原因。  第二、经济活动的扩张机制缺陷。  经济活动的扩张,在适应需求的前提下还应建立在提高生产技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的基础之上,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产权不明确,风险约束机制失效,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使得这些企业为了保持增长,只能依靠大量增加投资来扩大规模,增加产出而置市场的供求状况不顾,反正“赚了归自己,亏了归国家”,使得超高速投资成为支撑9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的最直接原因。其结果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这种简单重复建设导致社会资源严重浪费,无法发挥其应有效用。据

6、统计,90年代以来,每年新上3万个建设项目,大约有1/3项目亏损,1/3项目取得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每年将近5000亿元投资没有发挥效益。如此低下的投资效率,实在无法使增量资源实现有效配置,而且重复建设的矛盾在短缺经济的情况下暴露不出来,只有在过剩时重复建设的隐患才全部暴露出来。所以随着“软着陆”的实现,投资规模的缩减,泡沫破灭,企业立即陷入困境。巨大的生产能力过剩进而导致产品供大于求,企业负债增加,效益下滑,而靠扭曲生产要素价格,靠大量资金投入推动的生产模式越来越难以维持,因而盲目过度的竞争不可避免,供大于求的局面下物价自然下调。  第三、

7、企业退出机制缺陷。  市场化的退出机制,包括转产、兼并重组和破产引起的企业消亡,即存量资源的再配置。通过兼并重组,可以使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管理水平及扩大市场范围等具有正向效应。破产机制的健全,对于减少企业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损耗,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对破产存在偏差认识,产权的不可转让性也妨碍着企业的购并重组,在我国,国有经济各个企业之间可能有某种交换,但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交换,因为不存在所有权的转移,例如国家可以要一个盈利的国有企业去“兼并”另一家亏损的国有企业,但其实这里的“

8、兼并”并不是市场交换意义上的“兼并”,实际上只不过是国有企业间的组织合并。这使产业结构呈现难以调整的刚性:相当多的企业生产能力过剩,设备闲置严重而又无法转产,形成大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