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统一宣贯教材---砝码

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统一宣贯教材---砝码

ID:17254330

大小:4.01 MB

页数:205页

时间:2018-08-29

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统一宣贯教材---砝码_第1页
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统一宣贯教材---砝码_第2页
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统一宣贯教材---砝码_第3页
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统一宣贯教材---砝码_第4页
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统一宣贯教材---砝码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统一宣贯教材---砝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统一宣贯教材砝码199《砝码》检定规程宣贯教材编委:主编:姚弘副主编:陈雪张泽光编委:党正强裴爱华黄坚柳建明李勇丁京安赵亚军王刚王卫忠郭 境王江李占宏内容提要本教材是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的宣贯材料。该规程主要适用于质量基标准的建标、考核,砝码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也适用于砝码制造企业的出厂检验。本教材对规程的条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重点条款,如磁性测量、体积测量和不确定度分析等方面,还有举例说明,对正确理解规程的内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解决了计量检定的可操作性问题。本教材对于质量实验室建立的布局、振动、风速等技术指标都提供了

2、具体的数据要求,还提供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海拔高度表、平均空气密度表等,是广大质量计量检定人员工作的工具书,还可供各级有关计量管理部门和计量检定、校准、检验的机构,以及砝码的科研、生产、使用、维修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还可作为有关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199前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9-2006《砝码》的修改,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用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R111国际建议《E1、E2、F1、F2、M1、M1-2、M2、M2-3、M3等级砝码》2004年的正式版本(OIMLR111(Ver.2004))WeightsofClassE1、E2、F1、F2、M1、M1-2、M2

3、、M2-3、M3,在编写格式上参照执行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按照这一规范的要求对国际建议的结构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为了增强规程的可操作性,把首次检定、后续检定的内容加以具体化形成第7.3条,以适应我国广大计量检定人员质量计量检定工作。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替代了过去的JJG99-1990《砝码》检定规程和JJG273-1991《工作基准砝码》检定规程。我国计量检定规程采用国际建议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国加入WTO后应当遵守WTO/TBT的原则和一些国际的通用规则,同时我国又是OIML的成员国,因此采用国际建议是我国的衣物、

4、也是计量立法面向国际、促进国际间技术交流的需要。JJG99-2006检定规程采用了OIMLR111国际建议,这有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消除技术壁垒、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实现国际贸易的便利化。将对我国计量器具(砝码)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技术性能的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质量是七大物理基本量之一,从质量可以导出许许多多的物理量。砝码是承载质量的载体,对它的计量控制关系到了量值传递的准确性。砝码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产品。为了提高我国砝码的技术水平,规范对砝码的法制计量管理,正确地按照本检定规程进行砝码的计量检定,特编写本宣贯材料,这将对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内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

5、用。本宣贯材料中还提供了大量的、与日常检定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如:质量实验室建立的布局、振动、风速等技术指标;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海拔高度表和平均空气密度表、砝码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实例等,是广大质量计量检定人员工作的工具书,还可供砝码的科研、生产、使用、维修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本宣贯材料由姚弘执笔,陈雪、张泽光负责主审,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参与本检定规程起草的计量技术机构和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谨此一并致谢。作者2007年4月199目录第一章OIML国际建议介绍…………………………………………………………………(1)§1OIML与国际建

6、议………………………………………………………………………(1)§2我国的检定规程采用国际建议的意义…………………………………………………(2)第二章检定规程的编写说明…………………………………………………………………(3)§1《砝码》检定规程修订的背景和过程……………………………………………………(3)§2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编制说明…………………………………………………(4)§3本检定规程与R111国际建议的主要差异………………………………………………(6)§4本检定规程与原检定规程JJG99-1990的主要区别……………………………………(7)第三章范围与准确度

7、等级…………………………………………………………………(10)§1适用范围…………………………………………………………………………………(10)§2引用文献…………………………………………………………………………………(13)第四章术语及定义…………………………………………………………………………(14)§1名词术语…………………………………………………………………………………(14)§2计量单位…………………………………………………………………………………(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