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248113
大小:1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9
《公路是我们的经济命 浅谈农村公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农村公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力支持全县公路建设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
2、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是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唯一的交通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公路的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这一思想早已根植于人们心中,这一口号也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来。可见,农村公路的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是何等重要。
3、只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才能打破农村自然封闭的状态,才能使农村丰富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才能使农村蕴藏的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如此,还可以畅通与拓宽农村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使农副产品更好地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 农村公路的建设,无疑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有助于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善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公路的建设是推动农村快速发展、脱贫的必要因素之一,对于增加农
4、民收入、刺激商业活动、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富裕 一提到扩大农民就业,我们就会习惯性地想到离开家乡、“农民进城”,想到离开土地、产业转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都往城里挤。结果,路子越挤越窄,办法越挤越少,还带来一些问题和隐忧。其实,有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后,我们必须跳出惯性思维,完全可以打开更广阔的视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既可以面向城镇,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也可以面向农村,引导农民在农村内部创业就业。 利用农村公路建设可以促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让新农村建
5、设步入高潮。一是利用村庄整治建设,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二是利用村庄整治建设,进一步丰富山水风光、地域文化、人文传统、农家生活、特色农业、绿色食品等功能,加快发展“特色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比如我们知道的酉水河镇快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与农村公路高质量推进建设关联因素就很大;三是利用公路沿线开展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
6、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中心村建设,建立生活资料、生产资料连锁超市,加快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这对于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四是可以利用沿线便利条件开展洗车服务,比如在酉龚路与小河交叉口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居民给过往的顾客忙着服务,不仅给乘客提供了舒适乘车环
7、境也推动了汽车市场走向农村。这样一来,乡村变美了,条件改善了,更重要的是,农民不用离乡离土,守在家门口就能有岗位、有事业、有收入,留守儿童数量也会大幅缩减。三、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力度。 农村公路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环境的整治工作,塑造乡风文明建设的良好形象。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