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口支管的设计及应用

雨水口支管的设计及应用

ID:17233275

大小:15.8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9

雨水口支管的设计及应用_第1页
雨水口支管的设计及应用_第2页
雨水口支管的设计及应用_第3页
雨水口支管的设计及应用_第4页
雨水口支管的设计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雨水口支管的设计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雨水口支管的设计及应用  摘要:雨水管道系统由雨水口、雨水管道、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组成,及时汇集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政管线埋设在城市道路之下,路面的各种阀门井、检查井逐渐增多,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影响行车舒适性,井盖松动更是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在特定情况下,设置雨水口支管,对控制路面井盖数量,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设计雨水口支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H1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8437(XX)01-0151-01    1采用雨水口支管

2、的原因分析  雨水口支管指的是将雨水口汇集的水输入到排水管道的引水支管。在工程设计及实施中,雨水口支管一般设在道路边缘、雨水口沿线连接雨水口,收纳路面雨水。《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14-XX)中规定,直线段雨水检查井的最大间距为50-120m,见表1  表1雨水管道检查井最大间距  根据规范要求,雨水口的最大间距为50m,雨水口支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3个。且为保证路面雨水排除通畅,便于维护,雨水口一般采用横向连接。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尤其是路幅较宽、纵坡较小、需铺设大管径雨水管道的

3、市政道路下,受道路两侧的雨水口设计的限制,雨水检查井设计间距一般都维持在50m以下的较小的范围内,远低于规范要求的间距上限。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井盖密集,且很多情况下检查井盖与路面不平齐,车辆行走进发出刺耳的“哐嗵”冲击声,影响道路景观和车辆通行;  (2)井盖被盗后就成了道路“陷阱”,危及行人及行车的安全;  (3)井盖数量增多,工程投资增加。  因此,在保证雨水口间距及检查井最大间距的前提下,可考虑根据雨水口的设置间距,利用雨水口支管将数个雨水口串联,汇集的水输入到雨水管道的

4、检查井。  雨水检查井的作用主要为连接雨水口支管,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的最大间距。同时考虑相对于污水管道,雨水中的固体杂质较少,且雨水瞬间流量大,对管通本身亦有冲刷疏通作用。在检修时,采用水力清通或机械清通的方式,均可以满足要求。雨水检查井的设置间距只要满足规范要求,对管道检修及疏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雨水口支管设置后,雨水口和检查井设置间距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减少了路面井盖的数量,有利于城市道路的美观、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降低了安全隐患。  2雨水口支管的适用条件  雨水口支管的作用主要是连接道路两侧雨

5、水口,并将汇集的水输入到排水管道,在下列情况下宜设置雨水口支管:  (1)处于雨水管网下游,管径大于1000mm的雨水管道。当设计雨水管径大于1000mm时,规范允许检查井最大间距为120m,大于规范要求的两个雨水口设置最大间距,可考虑设置雨水口支管。在实际应用中,对部分管径小于1000mm的雨水管道,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设置雨水口支管。  (2)路面坡度较小,需加密雨水口时,雨水管道宜设置雨水口支管。  (3)当按照规范最大间距设置雨水检查井,雨水口设置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可考虑适当的设置

6、雨水口支管。  (4)当雨水管道布置在车道中间,距离雨水口较远时,可考虑在道路两侧平行设置雨水口支管。  3雨水口支管连接示意图  与常规连接相比,雨水口支管采用d400~500管道纵向连接数个雨水口,将雨水收集后分段横向接入雨水检查井,增加小管道,减少了检查井数量,并降低了因横向连接而引发的与其他管道交叉打架的几率。  4工程实例及效果  笔者曾于XX年参与某城市主城区雨污分流及内涝整治一期工程的设计工作,道路原设计纵坡为1-2‰,该道路下两侧原来共铺设有给水、雨污水混流管道、电力、电信、燃气等多种管

7、线,只有道路中间有条件布置新的排水管线。为节约投资,合理利用原有管线,经论证决定:将原有雨污混流管作为专用排污管,新增较大管径雨水干管布置在道路中间,设计管径为d1400-dXX,每侧雨水口支管分别收纳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路面排水,每处检查井有两根雨水口支管连接管接入。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规定,当道路中心线纵坡度小于3‰时,为保证路面排水,宜在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缘1-3m宽度范围内设锯齿形偏沟,或采用雨水口加密设置方式。该工程采用了双箅雨水口密布方式,雨水口间距为30m

8、。 若按照普通方式将每个雨水口与检查井横向连接,则该段雨水检查井设置间距为30m,远小于120m的规范允许最大间距,必将造成雨水检查井林立,路面井盖密布。  笔者在该段设计中,采用了雨水口支管,在雨水检查井上游道路两侧依次串联三个雨水口,然后横向接入雨水检查井,如此每间隔两个雨水口设一处检查井,且两个检查井的间距为90m,在规范允许最大间距范围内。与常规检查井布置方式相比,雨水口支管布置段,雨水井数量减少了2/3,工程投资节减万元。该工程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