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208874
大小:18.0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8
《学术论文写作指引之自觉写作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术论文写作指引之自觉写作论文 论文写作,与其说是一个天赋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自我训练的过程,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引,供大家阅读参考。 很多人写论文,总觉得读者是老师,自己是学生。很多硕士生、博士生尤其在答辩的时候,更是如此认为。其实恰恰相反,作者才是老师,读者只是学生。如果作者想在论文里分享的,读者都知道,那还要作者干嘛呢?作者既然敢于撰写一篇文章,就说明,他一定有新的信息或道理提供给读者,因此,作者首先要把自己的角色端正。 既然作者是老师,他就要像老师一样,循循善诱,细致耐心地将自己的研究娓娓道来,既要尊重读者,又要清楚自己的知识提供者的角色,有意识地将
2、自己所知的事实或道理,准确地传递给读者。 而作者与读者的信息是高度不对称的——正是因为不对称,作者才有必要写这篇文章,否则那么又何必多此一文?作者所知道的恰是读者所希望知道的,而写作就是一个用作者已知去说服读者未知的过程,为此,作者就必须尽可能地把自己的观点写清楚,避免歧义,让读者最大可能地获取信息和观点。 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时刻铭记:文章是给读者看的,说大了,是向社会大众传道,说小了,也是给读者们解惑。写论文不是写日记,而是为了让读者看明白了,通过文章这个媒介,达成共识,获得认可,相互理解。 研究与写作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写作是研究的呈现与延续,可以说,没有好的研究,
3、就没有好的文章,这两者是一以贯之的。但是,写作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它并非研究的附庸。 研究有研究的机理,写作有写作的规律,写作并不是简单把研究过程呈现出来。研究过程是从不知到知的探索过程,而写作过程则以如何更好更准确地传递研究结论为目的,它有时不一定要按照研究顺序来组织写作,甚至不一定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阐释,而是按照观点阐述为原则来组织文章。 以实证研究为例,很多时候,田野资料有一个“故事逻辑”,即它有开头、发展、高潮、结尾,但是写作往往并没有完全按照故事发展的逻辑来组织文章,也不是完全按照调查者当初发现故事的顺序来讲故事(小说通常采用这种手法),而多半是按照“讲道理”
4、的逻辑,来组织故事。 简单说,作者在表述事实和道理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写作线索”,这个写作线索并不是故事本身的线索,而是为了表述观点而建构出来的线索。这个建构的写作线索就是表述自觉的体现。 表述自觉还有其他体现。比如,为了要让读者能够与作者信息同步、互相理解,在写作的过程中,最好是“先实后虚”——先摆事实,再讲道理。即先把故事性的、实实在在的材料和背景等信息交代清楚,让读者有了一个面上的把握,然后再由面入点,在前面信息铺垫的基础之上,再深入地进行理论讲解。这时候,由于作者和读者共享着一套基础信息,读者才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并达成共识,互相理解。如果你上来就抛出自
5、己的研究结论,不仅会造成的阅读和理解负担,让读者一时摸不着头脑,而且也破坏了表述线索。 在这一点上,写作者应该向相声演员学习,学习他们是如何抖包袱的。别小看了抖包袱这个技术!笑点就像结论,太早太晚抖出来,都达不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写作也是一样,它有一个表述节奏,你得顺应并利用这个节奏,而不是违反它。 表述自觉也体现在拟标题、写摘要、取关键词等文章处理上。有些时候,作者过于沉浸在自己的研究天地里,往往忽略了自己与读者的信息堕距,导致他们的文章处理有时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举个例子。我的另外一个专栏《博士论文》第17期,最初,肖老师拟的标题叫做《我以为到了终点,岂料只是个开始
6、》。这个标题传达了作者的研究心态,但是读者在没有阅读全文的情况下,很难领悟到作者的真实意蕴。我建议直接改为《我的“二奶”研究》,毕竟全文都在谈论作者的“二奶”研究,它虽然很简短,但却准确地传递了作者的研究领域、文章关键词。 再如,《博士论文》第15期的原题叫做《人物思想研究的五味杂陈》,我则建议作者改为《我的学术逆袭之旅》。逆袭并不是我发明的,原文就有,只是没有在标题上挑明,我看了全文,大受感染,走在回家的路上,“逆袭”二字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自觉”的标题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暗示读者和引领读者,是因为它是从读者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从作者本人的感觉出发。作者的“五味杂陈”,读
7、者是没有办法单从标题中就能通感、共情的,必须透过阅读全文才能理解。而既然已经阅读全文了,只要文章足够吸引人,即使你不说五味杂陈,读者也能自行体味。 这两篇文章后来都有上万的阅读量。 说到《博士论文》这个专栏,其实作者一开始都不知道要怎么写,有的作者把博士论文后记简单改一改就给我了。我在这里也顺便讲一下我是如何设计这个专栏的。《博士论文》这个专栏并不是“后记体”,而是“回顾体”,是要让作者站在今天的视角上,把博士论文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讲清楚,一者,给读者(尤其是同行的师弟师妹)一个启迪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