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框架结构的问题

论述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框架结构的问题

ID:17198837

大小:17.9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8

论述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框架结构的问题_第1页
论述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框架结构的问题_第2页
论述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框架结构的问题_第3页
论述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框架结构的问题_第4页
论述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框架结构的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述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框架结构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述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框架结构的问题论述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框架结构的问题摘要:本文阐述了多层框架结构在设计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当然实际工程可能会遇到更多问题,设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人应首先判断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对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对所有计算结构认真分析、判断,准确无误后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薄弱层是指在强烈地震下,结构首先屈服并产生较大弹塑性位移的部位,这些部位的承载力是满足设计地震作用下抗震承载力要求的,只有在地震烈度大于等于7度地区才会出现。  如何判断薄弱层  对于薄弱层的判断,有

2、个人指定、计算判定、强制认定三种方式。在PKPM的SATWE软件里,设计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条规定或个人经验可以直接指定哪一层为薄弱层;软件在计算时,如果结构的抗侧移刚度不规则。某层的抗侧移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楼层承载力突变,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条竖向不规则的规定,软件自动将该层指定为薄弱层;如果结构存在转换层,即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那么不管该层刚度与上层或上三层的比值是  否满足规范要求,或楼层承载力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必须强制认为该层为薄

3、弱层。  如何处理薄弱层  薄弱层是对抗震极为不利的结构层,原则上应避免出现薄弱层。避免出现薄弱层的最基本方法是加大该层的抗侧移刚度,即加大该层的柱截面或梁截面;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改变该层层高或减少基础埋置深度。当无法避免出现薄弱层时,在结构计算和出图时必须按照规范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条及第条至第条的规定,除对薄弱层的地震剪力乘以倍的放大系数外,还应对结构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进行验算。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

4、震剪力的比值如果在地震烈度7度至9度地区的结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时,应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符合表的规定。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必须对结构布置进行调整。  如果基础埋置深度较深时,可以用基础系梁减少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在±0.00以下设置系梁,此时系梁宜按一层框架梁进行设计,同时系梁以下的柱应按短柱处理。如果工程条件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条规定,应设基础系梁。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系梁。基础系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5。构造基础系梁纵向受力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的最大轴力

5、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当基础系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的荷载时,应与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叠加计算。基础系梁截面也应适当增加,算出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和构造配筋要求。  构造基础系梁顶标高通常与基础顶标高相同。为减少基础系梁计算跨度,可以将基础梁下与独立基础的台阶或锥形斜坡之间的空隙部分用与素混凝土浇筑至与基础顶面平齐,再浇筑基础系梁。如果用基础系梁平衡柱底弯矩,基础系梁的截面尺寸与配筋应按框架梁设计。这时,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

6、少应在1/2跨拉通,基础系梁的纵筋在框架柱内的锚固、箍筋的加密及其余抗震构造要求应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且此时拉梁应设置在基础顶部。综上所述,如不设置基础系梁,填充墙可以采用素混凝土条形基础;如设置基础拉梁,宜在框架柱之间设置,对于不在框架柱之间的墙体基础可采用素混凝土基础。  楼板开洞的结构比较普通,如果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1~30%,就属于平面不规则了,计算时必须进行处理以PKPM软件为例,TAT和SAT、IVE分别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处理。TAT软件是将无楼板的节点定义为弹性节点,也就是表明该节点不受剐

7、性楼板假定的限制,其平动自由度独立(在这里所指的节点为梁柱交点);SAT—WE软件是将所有楼板定义为弹iS膜,由软件真实地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忽略楼板的片面外刚度。建议如果某层洞口面积大于楼层面积的30%以上时,应将全楼所有楼板定义为弹性膜比较符合实际,也可以将该层洞口边缘节点定义为弹性节点(即不考虑楼板的刚度);如果屋面为刚网架时,应输入板厚,定义为弹性膜。真实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刚度,比较符合实际。在正确定义了弹性节点或弹性膜后,在后续计算中必须采用总刚计算法,否则侧刚度计算法仍按刚性楼板计算结构内力和配筋,

8、计算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建筑专业需要,外墙与柱边平齐。这样框架梁要么设挑耳,要么与柱偏心,设计人往往不知选择哪种方法。如果框架粱设挑耳,可以保证框架梁与框架柱中心对齐,对梁、柱受力均有利,但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即填充墙的构造柱下部与上部纵筋不好锚固,笔者一般这样处理的,如图1所示。如果将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在地震作用下,往往会导致梁柱节点核芯区受剪面积不足,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