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194991
大小:21.2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8
《西厢记读后感范文600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厢记读后感范文600字 《西厢记》说的是“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样一个又俗又滥的故事: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崔母出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法的考虑百般阻挠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斗争崔张终成眷属,小编整理了“西厢记读后感范文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西厢记读后感范文600字 张生的作派在《西厢记》里妩媚而阴柔。刚出场的张生像历代的书生一样,无疑是病弱的,他无比自怜地这样自我评价:“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文章与飘零的张力在张生身上难堪地对峙着,并要最终寻找到自己的出口。在没有找到出口之前,可怜而可爱的张生只
2、能是“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飘零的价值最终会找到归宿;而在此之前,对张生飘零的第一个奖励在普救寺里露出了端倪—如同上苍注定,张君瑞命带桃花,普救寺的惊艳直接催生了一首好诗:月色溶溶夜花木寂寂春如何临浩魄不见月中人该诗可谓孤篇压全唐,足见张生的“学成满腹文章”绝非空穴来风。张生以月亮—这人世间阴柔的代表起兴,最后直抒胸臆,向着近在咫尺的月中人发出召魂令,瞬间建立起了多情的形象。你听,张生像一个流浪歌手一样唱道:寺庙的夜色多沉静,那花儿寂寞地开在春风中,我静立月下多饥渴啊,为何没有美眉来调情?张生大胆而浮夸地将煽情进行到底,其实
3、践精神当是空前绝后。 若干年前,张生的老师也咏过月亮,他说:明月照到我床前,我当是霜花和食盐,抬头我把月亮看,才知它没故乡的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相比张生,老师就显得不着边际。若干年后,张生的学生就不再咏月亮了,他们只说星星,发誓要给情人“一扇朝北的窗,让他看到星斗”,有张生的诗意,但显得过于吝啬。 至于郁达夫之流的“曾因酒醉鞭名马,怕为情多累美人”则显得自怜而变态,及至发展到“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里的那种欲擒故纵,那种小家子气,那种小妾般的懦弱,足见流氓才子已呈现
4、难以挽回的退化。张生的“月色溶溶夜”是明着勾引。他没有想到的是西厢的另一侧马上会有美女作家即席高歌:很久以来我就性饥渴,春来了我更感到没着落,你在那里大声唱,我知你是个会疼人的好哥哥(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句句如同天籁,道出了美人敢上也甘上贼船的不凡气魄。 篇二:西厢记读后感范文600字 有人评价——《西厢记》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上的两座高峰,我没看过《红楼梦》,对于这部书不敢妄下定论,但对于《西厢记》,我可以肯定的说,这般评价并不为过,如果将故事的背景搬到现实社会,也许这只是文学海洋中清丽的一滴,但是在那
5、个男尊女卑,礼仪教化深入人们骨髓的时代,这部奇书便仿佛是给了封建社会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也无怪乎此书一问世便遭到了朝廷“愚人”们的围追堵截。 寻本溯源,《西厢记》的蓝本原始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自传体小说《莺莺传》,《莺莺传》之所以没有如《西厢记》一般名冠天下,我想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结尾,在《莺莺传》中,张生因为功名迷失自我,抛弃莺莺,这样一个曲终人散的凄凉结局着实让人不忍,然而我们并不能怪元稹的不通情理,因为他是在写自己的爱情,这样的悲情诗人只应让我们无限包容和怜悯,不过一切才只是开始,因为元稹过后还有王实浦。 王实浦所生活的时代,小
6、说取悦的对象只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在这样淳朴的民风里,人民总是希望一个最为圆满的结局,《西厢记》便由此应运而生。《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张生、崔莺莺、红娘和老夫人,仔细一看,便会惊奇地发现,剧本中竟没有一个所谓的坏人,哪怕是那个谎称张生抛弃莺莺的小舅子,也不过是个可怜的小无赖。而剧本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却受到了极大的阻力和障碍,虽然这只是作者为了体现张、崔两人爱情的忠贞,但剧中情节入情入理,事实上,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所面临的挑战,不是老夫人的顽固,而是整个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制约,正因为如此,崔莺莺才会对张生的爱意半推半就,犹豫不决,而老夫人
7、也会对张生这样“倒插门”的女婿极力阻挠,然而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战胜了老夫人的偏执,战胜了封建礼义的压力,这在现实的封建社会完全不可能的喜剧竟然逼真地展现在了世人的眼前,无疑是偌大的封建社会下的暖色幽默。 细细品读《西厢记》,会发现其中有三处点睛之笔,即“张生的迂”,“红娘的灵”和“老夫人的精”,说张生迂,不是因为他机智不足,学识不广,而是完完全全被莺莺的美貌迷的神魂颠倒,如,刚一见到红娘,便急切地报出了自己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完全一副相亲的模样,读书人的自尊早已被他丢到脑后了,实在是可笑的可爱,再说“红娘的灵”,说起红娘,早已成了一位热心的
8、媒婆,可以说,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之中没有红娘的牵线搭桥,怕是难以长久的,而剧本中最为出彩的一幕便是红娘和老夫人的斗智,在这一幕中,将红娘与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而最后红娘说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