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142307
大小:13.6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28
《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下午幼儿园门口,很多父母都在门口等待接自己的孩子,莉莉妈妈看见莉莉被老师领了出来: 孩子:妈妈! 妈妈:老师好!今天莉莉表现怎么样? 老师:挺不错的,就是今天上午参加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讲,在和小朋友打闹。不过没有关系,我已经跟莉莉说,老师相信莉莉一定能够改正。莉莉妈妈,我还要接送其他孩子……。 妈妈:好,您先忙! 老师:好!莉莉妈妈再见!莉莉明天见! 莉莉:老师再见! 老师走后,莉莉被一脸怒气的妈妈带到了旁边: 妈妈:怎么搞得,老师上课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为什么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纪律?……。 “情绪引导”与诱发产生的原因
2、 所谓“情绪引导”,顾名思义就是引发“情绪性逻辑思维”外在表现过程的客观事物外在表现现象。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往往会因为对孩子在复制、收集和储存信息过程中偶尔出现的相对“复制性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现象进行过分的关注,而这种“过分的关注”在成年人“俯视性”和“平视性”逻辑思维的作用下,会很容易自主而强烈的引发与之相应的“复合目的性逻辑思维”,其结果自然就形成了“情绪性目的逻辑思维”。我们把形成这种“情绪性目的逻辑思维”的过程,称之为“情绪引导”。 了解我们“情绪”的产生 在阐述“情绪引导”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情绪”来自于人类“目的性逻辑思维”总结性的外在表现。
3、也就是说,当人们在借鉴已经储存的“社会经验类信息”、“生活经验类信息”和“科学知识类信息”的基础上,完成自我“目的性逻辑思维”编织后,在运用外在表现方式进行逻辑思维目的实现的过程中,出现与原来编织的“目的性逻辑思维”不对等的现象时,所引发的逻辑思维思维不愿意进行自我修改和放弃的外在表现现象,这种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现象就是所谓的“情绪”。 既然如此,父母就应该知道,只有在对某种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进行关注后,才有可能进行自我的“目的性逻辑思维”的编制,也就才有可能出现“情绪”性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现象。而因为“情绪”引发的“目的性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现象,就是“情绪性逻辑思维”外在
4、表现现象。(责任编辑:吴瑾瑜)点击进入精彩育儿频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