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108924
大小:17.4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7
《语文教师校本研修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语文教师校本研修计划(一) 研修主题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研修目标 规范语文课堂教学,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学生适合特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迅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学习内容 1、学习新课改,新课标。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2、参加学校的校本研究学习活动,学习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 3、教育教学专著,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认真阅读《听名师讲课》《给教师的建议》等有关资料,
2、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所提高。 : 实施计划 1、积极主动地上好研讨课,认真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本学期采用“一帮一”以优带差、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以促进潜能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经常听课,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教育水平。 2、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听课记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促进自身能力不断
3、提高。 3、认真做好备、讲、批、辅、考等各项工作,并及时做好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做到因材施教,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4、通过教师个人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自己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 5、认真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争取有质有量。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观摩名家教学,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校本研修,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得到
4、进一步的提高,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语文教师校本研修计划(二) 为了不断增强个人教科研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技术增长,强化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扎扎实实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更好地为长安的教科研工作服好务、为基层一线教育教学工作服好务,特制订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区教研室校本研修工作计划,瞄准前沿,结合实际,注重特色,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工作,并在自主发展、同行互助、专业引领、平台交流等方面积极有所突破,实现内涵发展、研修发展,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 二、对专业现状的自我分析 教
5、学改革以来,特别是调入区级教研室两年多来,在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在上级专家的引领下,通过认真不断地学习,个人的教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一些进步和提升,得到一线老师的好评,体会深刻。但是应当看到,在自身专业成长领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足:一是实践的多,研修的少。“教无研不深”。作为我个人,要从昔日一线一个教书匠要真正过渡为引领者仍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充电”;二是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现代教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一个课堂上的实践者,而且应当是一个理论的探索者。作为一名教研员,尽管自己有23年的基层教学经验,但仅凭经验的传承和“
6、吃老本”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三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只研不修是教研工作之大忌。作为一个教研员应及时洞察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聚焦课堂发现的新问题,确定课题深入研究,真正成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指导者和服务者。因此,持之以恒的积极广泛开展好校本研修工作是我个人实现专业成长的永恒话题和任务。 : 三、研修时间(XX年X月——XX年XX月) 1.坚持每天专题学习三小时,做好学习记录,及时总结反思、概括归纳,形成自己的校本研修研究成果。 2.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坚持上好示范课、探
7、究课,坚持每学期不少于四课时。 四、研修目标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勇于课堂实践,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 2.通过学习,提高个人校本研修能力,引领广大教师提升执教能力,向研究型教师迈进。 3.深入基层,有力推进各校的校本研修力度。 五、研修方式 1.基于自主发展的微格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阅读、教育协作; 2.基于同行互助的示范观摩、听课评课; 3.基于专家引领的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探讨等; : 4.基于专业能力发展的技能训练、课题研究、论文撰写; 5.基于网络平台的博客协作、QQ交流。 六、研修
8、内容 1.特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的更新拓展;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不同学段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课程标准解读;学科教材分析;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