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提标改造及回用处理技术综述

印染废水提标改造及回用处理技术综述

ID:17108676

大小:16.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7

印染废水提标改造及回用处理技术综述_第1页
印染废水提标改造及回用处理技术综述_第2页
印染废水提标改造及回用处理技术综述_第3页
印染废水提标改造及回用处理技术综述_第4页
印染废水提标改造及回用处理技术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染废水提标改造及回用处理技术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印染废水提标改造及回用处理技术综述  摘要:XX年,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新标准正式颁布,浙江省印染废水提标改造工作全面展开,根据废水特点,结合生产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提标改造的工艺路线。  关键词:印染废水提标改造深度处理回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03-0028-01  1总述  引言  XX年10月,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新标准正式颁布,XX年1月1日开始实施,届时1992年老标准废止,这标志着印染废水新一轮提标改造工作正式开始。  新的印染行业废水排放标准在XX年文件的基础之上形成,新标准对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

2、物、色度、氨氮、磷、苯胺类等主要污染物指标提出了更低的浓度限值,比如COD的纳管排放从500mg/L降至200mg/L,排放标准从100mg/L降至80mg/L,特殊限值降至60mg/L。新标准总体要求比现行的废水排放标准都更为严格,对印染企业和环保工程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总结以往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印染废水各类工艺段废水特点、特性,结合清洁生产、清污分流、浓淡分流以及资源回收等情况,总结现有工程工艺及运行管理现状以及提标改造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对目前国内印染废水提标改造等技术进行介绍、提出技术措施,供行政部门及各印染企业参考、选用。  难点及重点分析  

3、1)印染废水水量大,改造工程量大,投资大;2)很多印染企业已经没有闲置土地,改造、扩容空间不大;3)个别退浆、碱减量废水等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达标难度大;4)苯胺类染料的使用,使得达标可能性越来越低;5)由于总量控制的要求,需要回用,回用水质要求高;6)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导致盐份累积,产生的浓水达标处理难度大。  应对措施  1)采用先进、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比如催化微电解技术、臭氧-活性炭技术、纯氧曝气技术,节约占地,降低能耗;2)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对个别废水进行有针对性的预处理,确保稳定达标;3)回用技术采用超滤、反渗透等,确保回用水质满足生产要求;4)针对浓水开发新的工艺,

4、比如臭氧-生物炭、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确保浓水稳定达标;5)实行清洁生产,减少苯胺类染料的使用,调整产品使用结构;针对苯胺废水采用针对性技术。  2印染废水特点及分类  印染废水的污染物大部分为有机物,并随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印染废水pH值为6~13,色度可高达1000倍,COD为400~4000mg/L,BOD5为100~1000mg/L,印染废水一般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种类多、含有毒害成份及色度高。  从技术角度看,印染废水是很复杂的一个大类废水。其特点有四:其一,污染物成分差异性很大,很难归类求同;其二,主要污染指标COD高,BOD和COD的比值一

5、般在左右,可生化性较差;其三,色度高,混合水中染料分子、离子微粒大小重量各异性大,较难脱色;其四,印染各工序排出废水种类繁多,比如退浆废水、煮练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废水、印花废水、整理废水、碱减量废水等,其特点是水量大、水质特性差异较大。  3印染废水处理现状及技术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工艺  根据国内印染废水治理的现状看,目前印染废水一般采用物化、生化或者物化、生化组合工艺,提标改造根据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可采用物化+生化、生化+物化或物化+生化+物化等工艺工艺。物化工艺一般有沉淀、气浮、过滤等,投加絮凝剂或脱色剂,也有采用催化电解或高级氧化工艺,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能;

6、生化工艺有泥法和膜法两种,厌氧、兼氧和好氧三种组合模式,厌氧可采用折流板、UASB、EGSB、IC等,好氧可采用SBR,接触氧化、活性污泥,纯氧曝气,曝气生物滤池等。  印染废水处理案例  温岭市某印染厂主营涤纶超细半边绒、涤纶羽毛纱、涤纶、锦纶羽毛纱、亚丝光、全毛、各种腈纶、丙腈、雪尼尔、开司米及单纱的绞纱染色等。废水规模为5000m3/d,采用混凝气浮+接触氧化工艺,进水COD≤1500mg/L,出水COD≤150mg/L。  工艺路线:印染废水→调节池→加药混凝沉淀→接触氧化→纳管排放  4执行新标准后印染厂提标改造措施  COD达标技术  新标准对COD的排放浓度提出了

7、更高的要求,比如以前的纳管标准是500mg/L,提高至200mg/L;以前的直接排放标准是80mg/L,提高至60mg/L。针对更高的COD要求,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技术改进:  1)在常规的pH调节+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二沉池+混凝沉淀中加强预处理单元,沉淀池降低表面负荷,混凝沉淀中投加脱色剂等;  2)增加深度处理单元;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达到COD排放浓度达到新的标准;  3)延长生化段停留时间,生化段超低负荷运行;或者检查进水中有无生化抑制物质,如有,通过清洁生产措施或污水预处理工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