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框剪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_1

浅析框剪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_1

ID:17104495

大小:16.8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7

浅析框剪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_1_第1页
浅析框剪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_1_第2页
浅析框剪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_1_第3页
浅析框剪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_1_第4页
浅析框剪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_1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框剪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框剪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摘要】简要分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过程的几个难点。【关键词】框架剪力墙嵌固端连梁  一、工程简况  本工程为上海市嘉定区的一栋高层商务办公楼,结构高度为53米,地上十二层,地下二层。标准层结构布置图如下:  横向柱间距为米;为了形成大空间办公布局,所以纵向柱间距为米和米,楼梯和卫生间都位于短跨柱距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二、结构布置总结  由于业主要求灵活的办公空间,Y方向大跨度柱距间尽量不设剪力墙隔断,所以Y向剪力墙全部设于短跨柱间,一共四道。楼梯处两道横墙

2、作为X方向的主要抗侧构件。在Y向端部的大跨度柱间设置八字型柱间支撑增加结构的抗扭性能,采用H型钢。不考虑偶然偏心的位移角和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考虑偶然偏心的位移比:  数据  自震周期T1=,T2=,T3=  最大层间位移角风载X向1/9999  Y向1/1854  地震X向1/1112  Y向1/903  位移比  风载X向  Y向  地震X向  Y向  由此看出X方向的抗侧刚度强于Y方向。  三、嵌固部位的选择  嵌固部位在地下室顶面是最合理最经济的选择,此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能太大,一般宜小于本层层高的1/3。 

3、 地下室顶板应为梁板体系,楼面的框架梁应有足够的抗弯刚度,地下室顶板的梁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承载力之和。  地下室结构的布置应保证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各层楼板有足够的平面内整体刚度和承载力,能将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传递到所有地下室抗侧力构件上,为此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且该层楼面不得留有大洞,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并双层双向配筋,每个方向的每层配筋率不小于%。  地下室结构应能承受上部结构屈服超强及地下室本身的地震作用,地下室楼层剪切刚度不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剪切刚度的2倍。  地下室柱截面每侧配筋面积除应满

4、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地下室剪力墙的配筋也不应少于地上部分。  本工程由于地下车库的入口需在地下室顶板开大洞口,而且首层楼板标高为米,与室外地面的高差为米,地下一层层高为3米,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面的高差大于地下室层高的1/3,不能满足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嵌固部位的要求,所以选择地下一层的底板作为结构的嵌固端。见图  地下室一层的底板作为嵌固端时,除了满足以上所提到的条件,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地下一层的剪切刚度应大于地上一层的楼层剪切刚度;  地下二层的楼层剪切刚度应大于地上一层的楼层剪切刚度的2倍  而不必满足高规

5、中规定的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以本工程的计算结果举例:  剪切刚度  地下二层  地下一层  地上一层  地下一层的剪切刚度大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且地下二层的剪切刚度大于地上一层的2倍,所以地下一层的底板满足作为结构嵌固端的条件。地下室外墙尽量只参与地下二层的剪切刚度计算,而不增加地下一层的剪切刚度,为了满足这个计算假定,地下室外墙与地下一层的顶板结构尽量不发生关系,所以采用图节点处理方法。  注意:此时地下室一层外墙即作为剪力墙受剪又作为挡土墙受弯,地下一层底板与外墙连接处需加强平衡地下室外墙的

6、弯矩。  四、连梁超筋处理  在本工程中,连梁超筋现象很明显。如果根据超筋的数量来确定是否对连梁进行处理是不合适的,规范建议的处理方法如下:  1)连梁的调幅处理:抗震设计剪力墙中连梁的弯矩和剪力可进行塑性调幅,以降低剪力设计值。但是在结构设计中已对连梁进行了刚度折减时,调幅范围应限制或不再调幅。  2)减小连梁的截面,主要是降低连梁的截面高度,从而达到减小连梁计算内力的目的,同时加大剪力墙的地震效应设计值。  3)连梁铰接处理:连梁不作为次梁或主梁的支承梁时,可将连梁按两端铰接梁进行计算,即假定该连梁在大震下的破坏,对剪力墙按独立墙肢进行二次多遇

7、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分析,墙肢应按两次计算所得的较大内力进行配筋设计,以保证墙肢的安全。  上述1)、2)的方法相近,应优先考虑。当采用前两种方法仍然不能解决连梁的超筋超限问题时,可采用3)的处理方法。  连梁超筋处理小结:  1)处理目的:在确保连梁强剪弱弯的前提下,尽可能充分利用连梁的有效截面和刚度吸收地震能量并耗能,达到既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又经济的目的。  2)处理方法:依据连梁截面抗剪承载能力反求连梁所能承担的最大弯矩,寻求的则是与连梁梁端最大抗剪承载力相匹配的最大梁端弯矩,形成以梁端抗剪承载力控制的塑性铰。  3)由于目前计算程序不具备“剪

8、力铰”计算功能,可以采用变通的解决方法,即通过采用减小连梁计算截面高度进行试算。在连梁的计算剪力不大于实际连梁截面抗剪承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