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046938
大小:17.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7
《关于父母育儿必读书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父母育儿必读书单 孩子已经四岁多了,我常常惊诧于孩子成长的迅速,虽然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如何做个合格的家长,但常常感觉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0-6岁孩子的成长几乎决定了孩子以后的后半生,虽然历史上早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但我们是否能有孟母的育儿意识,有孟母为了孩子的绝然,还真是不好说,以下是我从读过的一些育儿书中挑选了一些,个人感觉颠覆了我以前许多观点,建议为人父母者都应该看看。就本人的感觉,这些书最好不要看电子版,电子版可以作为是否购买的依据,但这些书真的是需要反复看好多次,每次都有深一步的理解。 首先推荐看红宝书级别的几本书,首先转变我们一些错误、陈旧的观念,观念
2、变了,才能理解孩子,理解了孩子才有真正的爱,没有父母不爱孩子,可究竟怎样才是真正爱孩子?再看那些具体的操作级手册,才可以系统理解。以下是书单: 《爱和自由》 《童年的秘密》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培养、修正正确的育儿观念,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再看具体操作方法操作级手册 《捕捉儿童敏感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倾听孩子》 小巫的书:《和孩子划清界线》、《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做主》、《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成人童话:《小王子》 《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痛苦在于各种选择,人性的弱点让人们逃避痛苦的选择,正视自己的弱点
3、,而不是回避弱点,让自己坚强起来。 以上图书需要反复看,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教育孩子读书学习不可少,相互交流不可少,反思不可少.以下是一些书评, 孙瑞雪老师结合儿童之家的情况概括性的介绍了蒙特梭利的学说。如果嫌蒙氏几本书太多内容的话,不妨从此处入手。引入了心理胚胎、吸收力的心灵等概念,最重要的是将爱和自由这个教育方法展现给读者。阅读完之后,你会希望进一步了解蒙特梭利。我读完之后,为了孩子对成人的爱,而心酸几度落泪,从来以为自己是爱臭臭最多的,孰料,真正被爱的人其实是我自己。 本人特别推荐《爱和自由》,若同事有怀孕的,要我推荐书的,我一般都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给了我们
4、一个正确的观念,建议为人父母者必读。 可以算是入门书籍。如果一个家长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或是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往后的一切就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了。尤其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展示给我们,孩子的幸福究竟在那里,一个教育工作者是怎样转变自己的观念,带给孩子幸福的。每一个文字都会敲打我们的心,直至我们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幸福在何方。这就是引发教育观念转变的引子。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孩子的本质和特性,提出了敏感期的观念,揭示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那些的行为背后包含着如此重大的
5、意义。我们因理解开始自省,而理解是真爱的基础。 前半部分将《童年的秘密》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概括,后半部分则从意志培养、智力发展、想象力的培养方面着重介绍了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我个人认为“爱的导师”这一节真的能够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在培养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受着孩子的引导而成长。做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成长的一个契机吗?我想没有哪个职业比这个更有挑战性、更有意义。 揭示了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我们这些直接教育者在孩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这应该是在以上两本书(《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的基础上延续,从理解孩子开始转变教育观念到真正理解什么是儿童教育,说是一场革命也不为过,
6、三本书的历程,我们可能要走很久。 从方法上介绍如何实施蒙氏教育,操作性比较强。之所以这两本书要放在《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之后,是因为,程序应当在理解之后。如果能够掌握前三本书的内容,并吸收入心的话,这两本书只是提供一种方法而已了。我认为观念始终是第一位的,否则,蒙氏只会沦为“蒙氏教具学习”教育。 操作性极强,既有心理上的分析又有详细的方法介绍,技巧性比较强。我想家长所困惑的内容,里面都有解答。例如:孩子语言行动后面的潜在信息、礼貌、撒谎、偷窃等等。这本书犹如一本开锁大全。我想每一位家长都值得去阅读。甚至可以立刻解决一些问题。 这本是孙瑞雪老
7、师的新书。用庞大的实例引导我们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如果够细心,你会从例子中学会如何去观察孩子。但是,我认为这本书好像是儿童之家的老师们的工作手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我也不知道应当用什么词语表达——没有想象中那么尽人意,这样说行吗? 揭示了男孩与女孩的不同,从生理因素到心理因素都有详细地分析。因此,我们是应当根据孩子的不同特性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我不相信男女一样的说法,而这两本书也决不是鼓吹男女不平等,现在有点而被搞怕了,一提到男女差异,常常就被人臭骂,好像分出差异就非要分个优劣似的 用一个孩子的成长把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展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