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03425
大小:4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13
《红柳沟镇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红柳沟镇学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6年级)第一部分 前 言红柳沟镇学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逐步完成学校教育课程结构。规范有序地开发相关的教材,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一、基本理念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本课程是各个不同学校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遵循一切
2、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课程对于学校争办特色学校,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二、课程的性质校本课程建设应充分利用学校所特有的教育资源,反映学校校园文化,满足学校学生发展需要,坚持“面向本校,来自本地,服务本校”,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和课程的时代性。1、校本课程应具有时代性和先
3、进性。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体现时代特征,要充分体现该领域近年来所发生的变化,及时反映当前的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学校初步了解该领域发展的历史现状,社会热点问题,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校本课程应具有本土性和本校性。校本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定边本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著名人物以及学校的人文现象、榜样力量、特色学科、礼仪教育等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健康、乐观向上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报效祖国,服务大众的思想情感。3、校本课
4、程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课程的开设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既要在整体上有统一要求,又要充分注意各年级段的学生差异,加强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等内容的课程建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4、校本课程应具有选择性和灵活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校课程的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体现灵活性、可以是教师到班级上课,也可以是听演讲、报告、观看VCD或组织调查研究,还可以是学生有组织的实践活动。5、学校课程应具有简明性和通俗性。学校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在课程内容组织和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
5、合理编排,综合渗透;内容呈现形式活泼多样,通俗易懂。三、设计思路学校课程开发的内容确定必须遵循时代性、本校性、实效性、简约性等原则。使学校课程切实成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效益。根据学校的办学现状,针对定边本地的自然、社会、文化历史等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红柳沟镇学区学校课程开发拟以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社会实践能力三方面进行。我校课程设置“我们的校园”“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家乡美”“榜样的力量”和“与绿色同行”六大类。这些内容在小学教育中符合国家要求,以基本稳定的各项教育内容,如:学生行为规范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人际交往
6、、环境教育、生命教育、榜样教育、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定边社会、经济、人文历史、资源、城市发展等。学校的概况,校园文化课程一般以综合课程形式出现。小学每学年涉及若干教育版块,同一版块在各年级分层安排教学内容。此次开发的校本课程围绕特定教育内容和要求进行教学的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体现鲜明的校本性要求,具有浓郁的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科教师在参与课程建设中的积极性。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校本课程总目标学校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要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红柳沟镇学区校本课程的目标是:1、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学校、定边的认识
7、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2、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校的发展,增强社会、集体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目标是:(一)生生发展1、增进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2、培养欣赏、表现、审美及创作能力。3、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具有爱心的自我。4、提高自我发展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二)关注社会1、培养表达、沟通和分享的知识技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