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028661
大小:16.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6
《水土流失现状和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土流失现状和治理摘要:人类要发展,就必须与自然保持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水和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由于盲目地、不科学的对水土资源的开发。致使逐渐严重的水土流失,今日现状严重的破坏的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键词:浅谈;水土流失;现状;治理 1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土地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现在人类对水土流失的现状已经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沙化、贫瘠化、渍涝化以
2、及因生态不平衡而引起的水旱灾害等,从而使本来肥沃的土地不能生产。今世界面临严重危机之一就是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个问题目前各国都很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中国工程院调查显示,中国是全世界水土流土最严重的国家,已有4200万公顷的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约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43%;每年约有五十亿吨泥沙流入江河湖海,其中62%左右来自耕地表层。耕地荒漠化现象也日趋严重,目前中国耕地荒漠化面积累计已达一千万公顷,约占中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
3、 我国水土流失治理进展 目前,国家已全面启动了跨世纪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我国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全国实施封禁面积达到67万多平方公里,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平方公里,共批准并实施水土保持方案25万多项,开发建设项目防治人为水土流失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查处违法案件1万多起,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水土流失危害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水库淤积,河床抬高,加剧了防洪压力;草原“三化”,水土流失使草原沙化、碱
4、化、退化,草原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沙漠化扩大,沙尘暴加剧;滑坡、泥石流频发;水质恶化,水土流失常携带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的残余有害有毒物质进入江河湖库,污染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生态恶化,贫困加剧。 3.我国水土流失特点 分布广、面积大;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土壤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开发建设加剧水土流失。 4.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因素 影响和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植被覆盖
5、等。 人为因素 从水土流失发展的历史和当前的现状两方面,可以看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陡坡开荒、顺坡垦植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人多耕地少的矛盾日趋突出,群众盲目向山地进军,大面积毁林开荒,又由于科技意识较低,广种薄收,植被遭受了空前的破坏。同时,山地开荒未成梯级地,山坡随意开垦,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森林植被、地表结构的无序破坏 随着各种基本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暴涨,木材、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多,致使森林不断减少。光山秃岭不断由丘陵区向山区、高原和平原转化扩展,导致水土
6、流失加剧发展,人们生存的空间和环境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有些地区由于开矿采石、修路及城市开发等基本建设,大量开挖土地,破坏原生地面,并随意倾倒弃土弃渣,形成虚土陡坡,暴雨一来,就产生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观念淡漠 随着经济建设日趋发展,人类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经济效益的驱使使部分人淡漠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淡漠了水土保持的意识。在生产建设中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自己利益无视社会利益;只顾当前不管后人。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十分严重。环保意识差,水土保持观念淡漠,对水土保持只顾短期效益,重建设轻治理,没有全盘
7、统筹考虑的思想。 5.水土流失治理的建议 推广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以科学的方法提高土地利用率,基本农田要建设好,林草种植面积也需要扩大,加强退耕还林还草;改善草场植被,草场要保护好;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做好生态恢复。 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思路 水土保持的宗旨就是为保持土地具有永续的生产力,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未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在水土流失区域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水土流失才能得以控制。 要完善投入机制,增强水土
8、保持工作力度 使水土不流失的根本保障是完善、建立好资金投入机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国家、集体、个人等方面齐心合力筹集资金,统筹计划,统一安排,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工作力度。 植树造林 动员人们行动起来植树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来抑制水土的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还要做好生态补偿工作,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树立水土保护意识,改进利用方式,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