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019979
大小:1.22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8-26
《如何测算一个城市的住房需求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http://fdc.soufun.com/report/440.htmhttp://wenku.baidu.com/view/07cfee4d2e3f5727a5e962fe.htmlhttp://www.docin.com/p-37898819.htmlhttp://wenku.baidu.com/view/28a5f86925c52cc58bd6bedc.html2006年上海房地产市场走势预测(一)中长期供需走势1、需求预测(1)需求总量预测(建议采用第一种方法,可据此预测需求结构部分)方法一:需
2、求因素综合推导法①快速城市化,创造首次置业需求计算方法:[(1+本地近几年平均城市化率(或用规划城市化率※可到当地十一五规划中找。))5-1]*本地户籍人口/本地平均每户人口数*50%*90平方米示例: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1996年全国城市化率为29.37%,2006年增至43.9%,年均增长1.45%,按此速度计算,未来五年全国城市人口增量将超过9000万人。(由于城镇户籍人口的增长除了人口迁移方式外,城市行政区域的扩张导致一些村镇,甚至整个县级区域并入城市管辖范围,在这种城市扩张模式
3、下,大量的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他们所居住的房子也纳入了城镇住房的统计范围,这部分所谓的“城市化”人口并没有增加对城市住宅的需求,在每年1800-2000万新增城镇人口中,约有500万人属于这种情况。)这就意味着,未来五年约有7000万新增人口,约2400万个家庭需要新增住房需求,其中包括购房和租赁,假设其中有50%的家庭会选择购买一手新房,户均面积90平米,则其总需求为11亿平方米左右。②人均收入快速增长,带来改善型需求计算方法:本地户籍人口/本地平均每户人口数*20%*50%*100平方米loanap
4、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示例:按照2006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镇人口数为5.77亿,城镇平均家庭人口数
5、为2.97,那么城镇家庭数为1.94亿个。按收入水平划分,高收入和最高收入两类家庭占城镇家庭总数的20%左右,也即0.39亿个家庭有能力改善居住水平。由于没有全国数据,这里仅举上海情况为例:上海市统计局城调队在2005年月1月组织了全市19个区县、133个街道、镇的居民基本情况的抽样调查,调查样本超过3000户,调查显示,有21.7%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两套以上的房屋(包括房改房),拥有三套以上房屋的家庭为2%。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全国大致有0.39亿个富裕型的家庭有能力购房二套以上住房。按发达国家经
6、验,一个中产家庭10年左右才会产生新的购房需求,若按未来五年内有50%的中国富裕家庭,也即约0.2亿个家庭会购买新房,若按户均100平米计算,未来5年将有20亿平米的改善型购房需求存在。很多零散的调查也表明,目前在很多大城市,改善型需求已成为市场上的主导性需求。③持续旧城改造,造成新增刚性需求计算方法:本地规划动拆迁量*2*动迁户选择购买新房的需求比例(根据当地情况估算)示例:旧城改造及其它城市建设造成的动拆迁,会持续产生新增的住宅需求,而且多属刚性需求。从现实情况看,2003年,全国城市房屋拆迁量约为1
7、.4亿平方米,占当年房地产竣工量的28%左右。200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控制拆迁规模规范拆迁行为的通知》之后,2004年全国城市房屋拆迁量有所下降,2007年《物权法》出台后,全国动拆迁难度进一步增大。未来五年住宅动拆迁量大概为5亿平米左右,如果选择实物补偿,很多城市大致遵循拆一补二的原则,也即需要新增住宅面积10亿平米左右,考虑到部分动拆迁户会选择货币补偿,然后购房二手住房或租赁住房,我们认为大概会有5-8亿平方米的新房需求量。④流动性过剩,造成投资投机需求计算方法:2007年当地总销售面
8、积*(10%-15%)※根据当地情况在10%-15%之间估算,如更高或更低,请特别说明。示例: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