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015818
大小:20.3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6
《钢筋翻样发现的常见设计错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钢筋翻样发现的常见设计错误越是大型的工程,越是复杂的工程,设计错误相对来说要少些。而越是简单的小工程,其出现错误概率反而越大,何也?因为大工程设计院不敢马虎,一般配备资深设计人员,而一些小工程,一般就配备些刚毕业的学生或设计经验不足的设计人员。还有一种情况是业主给的设计时间太短,没有合理的设计工期,设计为赶工期而粗制滥造。设计的错误直接影响钢筋翻样的顺利进行,特别是一些低级错误,而规范性错误虽对结构安全性影响很大,但与钢筋翻样关系不大。如果图纸未经审图,业主就匆忙进行招投标编制清单标底,一旦审图后进行大幅度的整改,或者业主对钢筋指标偏高要求重新设计就比较麻烦
2、,也是最头痛的。有经验的钢筋翻样也逐渐找出规律摸到门道,如原设计剪力墙楼、屋面处配置暗梁,估计业主开始没发现,发现后可能会取消之。所以,钢筋暗梁一般用单构件处理,如果取消只要一个删除操作就够。所以,也不必一个个计算,只计算一层大概有多少,然后乘多少个层。不必去建模,因为建模和删除都比较麻烦。诸如此类,钢筋翻样不能太死板,设计是经常变来变去,我们应学会如何应对。以下是设计的常见错误,包括低级错误、规范性错误、本地化问题、设计合理性问题、绘图错误和结构说明交待不明确问题等。一、低级错误1、部分梁许多原位标注数字不一致,如20C258/8/2,让人无所适从,到底是
3、按前面的数字,还是我是按后面分解的数字?我一般是按前面的数字计算,自行修正为20C258/8/4。因为这种情况太多,所以不一一举例,设计出图前最好自己检查修改。2、墙柱平面图上的柱形状、尺寸与柱详图中同编号柱不同,如平面图上GBZ31是一字形的,而详图中却是L形的,到底按那个?我一般是结合梁板结构平面图和建筑图,自行解决,一字形的配筋则参照相邻的柱计算。3、柱纵筋注写的楼量与图上的纵筋根数不符,我一般是按注写的数量计算而不是按钢筋图元计算。二、规范性错误规范性错误即合规性问题,一般常见的问题好下:1、梁集中标注中无梁截面尺寸,而根据11G101-1规定,集中
4、标注中梁截面为必注项,非注不可。而有的设计梁集中标注处均无梁截面尺寸,可能是两组设计人员分别计算截面和配筋,然后,把两份图合成。其最直接的后果钢筋软件无法提取和识别梁,不标准的设计再智能的钢筋样软件也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在计算梁时只好一个个输入,非常低效。在每跨梁上注定梁截面尺寸,设计也是低效的,也是不符合平法规则的。设计反问我是否影响施工?这与是否能施工没有关系,设计应该按标准设计。还有,画蛇添足,梁上部某跨有不同于集中标注上部通长筋时,通长钢筋用括号表示,导致钢筋软件不能识别。平法标注规则只要求在梁某跨上部跨中进行修正,如直接标注6C25即可。2、连梁与框
5、架梁混淆,连梁箍筋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配置支座负筋,侧面钢筋分构造与抗扭,完全是框架梁的配筋形式。连梁是两端与剪力墙相连,跨高比小于5的梁。框架梁是两端与框架柱相连,跨高比大于5的梁。连梁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与框架梁在构造上的规定是不同的,一是要求连梁全加密,框架梁是可分为加密区与非加密区,二是墙体水平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接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小于10㎜,间距不应大于200㎜;对跨高比不大于的连梁,两侧的纵向构造的面积配筋率还应小于%。而构架梁的腰筋只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
6、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下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设计时,高度大于700㎜的连梁,侧面钢筋没有给出,而墙的水平钢筋为8@250,不满足规范要求。有的把跨高比大于5的梁设计成连梁。等等。3、6#楼,地下2层,地上15层,标准层柱箍筋为6@250,是否满足最小配箍率要求?纵向受力筋是否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4、现浇板配筋率不满足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和45Ft/Fy较大值。5、框架梁支座负钢筋配筋率超过%。6、高层一、二级抗震剪力墙(尤其是一字形短肢墙)墙厚不满足要求,
7、未作墙肢稳定验算。7、形状复杂的短肢剪力墙,两处方向的受弯钢筋未按规定全部配在端部墙柱处。8、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LC范围内的体积含箍率小于%。9、应全长加密箍筋的柱子,箍筋未全长加密①楼梯间半平台处的柱子由于半平台的平面成为短柱②框支柱一、二级框架短柱③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三、本地化问题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性规范,这些规范和规定是国家规范的一种补充和加强,一般说来,地方性规范的标准要高于国家规范,要求更严格,否则,没必要出地方性规范。所以,外来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应熟悉和了解当地的地方性规范和做法
8、,这个很有必要,否则,你仍按原来固有的做法,就会水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